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北师大版.pptVIP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北师大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北师大版

史论总结 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1)外部因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特别是通商口岸地区,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2)内部因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每一次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社会示范作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也推动了近代社会生活向现代化迈进。 深化提升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发展历程: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现)代化进程相伴相随。 (2)演变趋势:由传统保守走向现代开放,平民化、文明化、个性化明显。 (3)变化特征:既有新旧观念的冲突,又有中西文化的碰撞。 (4)地区分布:地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内地明显落后于城市和沿海地区。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1 2 3 4 答案 解析 5 6 解析 旗袍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服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同,成为兼具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A.西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中山装 √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由于外来文化介入以及崇洋习气的熏染,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突出特征。 2.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 3.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20世纪末以来,在信息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正在迅速改变着民众的生活。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第11课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掌握近代社会状况和社会变化,理解近代社会生活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 2.掌握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理解社会生活的时代特征,分析其原因。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1.社会状况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经济落后,贫富悬殊。 (2)社会生活条件差:除少数大城市外,人们没有照明用电,没有自来水;卫生医疗设备落后,传染病流行。 (3)丑恶的社会现实和贫穷困苦的生活,扭曲了人们的思想,封建、迷信、 、保守的社会习俗根深蒂固。 一、贫穷落后的旧中国 愚昧 2.近代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五六十年代, 地区的大城市,出现了洋楼房、大马路、火车和汽车、电灯和电话。 (2)辛亥革命后,提倡移风易俗;男人剪辫,女人禁止缠足,新式礼服取代官服官帽,人际间的称谓和婚丧嫁娶的礼仪也发生变化。 3.特点:贫穷落后的面貌仍然没有改变,社会生活充满着___________________ 的色彩。 沿海沿江 半殖民地半 封建 思维点拨 思维点拨 思维点拨 1.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思维点拨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二、新中国的新生活 1.改革开放以前,人民生活还不富裕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2)表现 ①城镇居民生活必需品,只能凭 限量供应。 ②广大农村,不少农民尚未解决 问题。 ③人们生活简朴,穿着样式和颜色都比较单一。 票证 温饱 2.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 (1)原因: 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2)表现 ①服饰:人们的穿着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饮食:粮食基本实现自给;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科学卫生的饮食习俗正在形成。 ③居住:城乡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535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