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朝汉翻译史及其的的特点
浅谈朝汉翻译史及其的的特点
摘要:中国、朝鲜各自撰有本国的翻译史,翻看中国的翻译史,我们很难看到有关韩汉或汉韩翻译的史料,而翻开朝鲜的翻译史,我们能很容易地找到大量的韩汉或汉韩翻译的史料。而且朝汉翻译活动受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各个时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几个不同的时期对朝汉翻译活动及其特点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朝汉翻译 时期 特点
中图分类号: H2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4-0046-02
中国使用文字的历史比朝鲜悠久,人文制度的建立也比朝鲜更早、更健全一些。自强秦盛唐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一直是比较发达的大国。东亚、东南亚各国始终都处在它的影响下。就汉朝翻译而言,朝鲜人向本国译介中国著作的多,中国人向朝鲜译介中国著作的少。就韩汉翻译而言,朝鲜人向中国译介朝鲜著作的多,中国人向本国译介朝鲜著作的少。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交界地区的汉、朝民族之间的翻译活动很早就进行。公元前六世纪,古朝鲜高句丽曾攻打燕国,并与齐国呼派使臣,友好往来,进行贸易活动。当时的贸易采取上贡与惠赠的方式,伴之口译。这是官方最早的翻译活动。公元前三世纪,燕国卫满率千人归化古朝鲜,汉字文化的东传,成了大量笔译活动的开端。自此中朝两国经常往来,互相介绍彼国。中国《晋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六十七、东夷扶余条记载:“其国殷富,自先世以来未尝被破。”360年百济的《书记》等古朝鲜汉文史书里也收录了很多古代传说的汉译文。朝鲜自古奉行“事大交邻”的外交政策,即搞好与中国的关系为首要大事,与邻近其它国家友好相处。国家先后设承文院、司译院、通文官等翻译机构;还施行科举制度,赶考应试者必须熟练地掌握汉文。这一切都推动了汉文的普及,为开展朝汉翻译活动、尤其是为笔译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世纪至14世纪朝汉翻译活动更加活跃。由于那时朝鲜半岛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就借助汉字来标记自己的语言,发明了“乡扎”和“吏读”,由此朝汉翻译史上出现了既有汉语原文又有“乡扎”和“吏读”记录的朝鲜语译文的可喜局面。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著名诗人崔致远等人到唐朝留学,这对促进中、朝文化交流,提高朝汉翻译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金富轼、一然等汉学家翻译了不少民间流传的“说话”作品。崔行归、李齐贤按中国汉诗形式译出了不少朝鲜民间的《乡歌》作品。中国的一些舞蹈传入朝鲜,最引人注目的是宋朝《雅乐》传于朝鲜的事实。
15至19世纪朝汉翻译活动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比较的突破。这一时期朝鲜创制了自己的民族文字,使朝汉翻译结束了只有译文而无完整原文的历史。出现了《杜诗颜解》、《龙飞御天歌》等高水平的汉译朝译作。中国演义小说大批涌入朝鲜,并出现了有原作、有译者署名的第一本朝鲜小说《谢氏南征记》的汉译义本。还出现了学习汉语、蒙语等外语的专著,其代表人物是崔世珍,代表作有《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东国正韵》、《洪武正韵译训》等。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朝汉翻译活动受到这一历史的深刻影响。朝鲜高宗时期内忧外患,倭寇在海上骚扰,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朝政昏庸腐败。1894年爆发了甲午更张运动①,给朝鲜带来了开化政策。强烈的民族意识,高涨的爱国热情,使朝鲜文字的地位得以提高。过去崇尚汉文,鄙视朝鲜文,现在朝汉文平起平坐。在这之前的翻译活动,尽管不方便都还是使用乡扎、吏读和口诀②。甲午更张后朝鲜文字地位的提高,摆脱了以往“翻版”式的翻译,出现了直接运用朝鲜文字的朝译汉翻译模式。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这长达35年的沦亡期,朝鲜的热血青年纷纷走向救国救民的抗日独立运动。有的拿起刀枪,直接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有的出国留学,寻找富国强民的道路。留华和留日学生成了这一时期翻译的骨干力量。他们把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著作译介给国民。这一时期朝汉翻译活动因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统治受到压制,主要是通过日本、中国转译西方的先进著作。其中申采浩、张志渊、朴殷植等人非常活跃,玄采翻译了《泰国十九世纪史》,这是从李根摩太的中译本《泰国近百年来大事记》转译的。德国政治小说《瑞士建国志》是根据清朝郑哲贯所译的中译本转译的。传记文学《朗兰夫人传》是从梁启超所译的,日本人坪内雄藏的《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转译的。日本人森田将法国的《两个假期》译成了日文;梁启超等人把它转译成中文后,朝鲜又从中文转译成朝文,并定名为《冒险小说十五小豪》。
1945年日本投降,朝鲜得以光复,朝汉翻译又开始活跃起来了。1946年,金光洲翻译了《鲁迅短篇小说集》、《雷雨》。接着李明善又翻译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1947年,尹永春翻译了《现代中国诗选》。这一时期出现了《女兵自传》、《生活的艺术》等译本。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