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3
4、? 选出加点“是”用法不同的一项: A是谁之过与 B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无乃而是过与 D财用于是乎出 5、? 选出加点“焉”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则将焉用彼相矣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焉用亡郑以陪邻 6、? 选出加点“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且在邦域之中矣 C夫子欲之 D太后盛气而揖之 4.C 5.C 6.B 7.B 7、? 选出加点“于”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虎兕出于柙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D青,取之于蓝 《季氏将伐颛臾》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A,B,D,E) A 分崩离析 B 祸起萧墙 C 井底之蛙 D 开柙出虎 E 季孙之忧 全文孔子批驳的三个靶子是? 冉有的三段话。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1.是例句 出处 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判断词,是 2.疾例句 出处 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 《扁鹊见蔡桓公》 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触龙说赵太后》 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 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史记·孙膑传》 妒忌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填空题 《论语》主要是记录 时期 和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 篇,内容涉及 、 、 、 等方面。宋代朱熹把它与 、 、 合为“四书”。 春秋 政治家 教育家 20 哲学 政治 文化 教育思想 《孟子》 《大学》 《中庸》 主要观点 孔子:名___,字_____,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关事件和思想:孔子拥护封建制度,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上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本文中,孔子从“仁”政的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 人物出场 (1) 季氏:季孙氏,当时鲁国的贵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鲁国的大夫)。 相关事件和思想:春秋末期,诸侯兼并,当时把持鲁国朝政的季康子,横征暴敛,富比宫室。但他仍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攻伐兼并颛臾(春秋小国,附属于鲁国,故城在山东费县西北),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2) 冉有、季路:两人都是孔子学生,当时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求。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相关事件和思想:冉有和季路虽然把“季康子想要吞并颛臾”的消息报告给了老师——孔子,但他们听了孔子(反对“讨伐”颛臾)的观点后,并不服气。其实,做为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和季路在内心里是很支持“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的:“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朗读第一段,试译下列文句 第一段翻译 (1) 季氏将伐颛臾 (2) 无乃尔是过与? (3)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4) 何以伐为? (1)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伐”,讨伐,攻打。“伐”有旗鼓之意,就是公开地攻打。与之相反的是“袭”,就是趁人不备而进攻。 (2) 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无乃……与”是个固定句式,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 “恐怕……吧”。 无,不。乃,是。尔,你,指冉有,宾语前置。是,这,是宾语提前的标志。代词,指代没能劝说季氏放弃伐颛臾的想法。过,动词,责备。与,疑问语气助词。 (3)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前的先王封他做东蒙山的主祭人。 “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颛臾。 (4) 何以伐为? 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何以……为?”是疑问句式。 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先王以为东蒙主)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且在邦域之中)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是社稷之臣)? 反问:何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