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边塞诗鉴赏 边塞征战 边塞战争诗》.ppt

《2016 边塞诗鉴赏 边塞征战 边塞战争诗》.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唐: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基调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国势渐衰,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宋代:宋朝时期统治者昏庸,山河沦陷,不重用人才,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尤其是南宋,偏安江南的郁愤、北望中原的伤感,深深的亡国之痛(恨)、收复失地的渴望、统一中原的企盼、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无奈、斥责……南宋的登高诗、抒怀诗等等,这个主题都是主旋律。 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 边塞诗的主题丰富多彩,边塞诗风格异彩纷呈,或豪放旷达,或雄壮悲慨……除了时代使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诗人自身。即使是同一诗人,同一题材,也会因一时的际遇、一时的情绪不同,而在主题、风格上呈现迥然不同的特色。鉴赏诗歌不可陷入定势思维。 八、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题例一: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5分) (结合诗句)诗的后两句描写诗人部署“飞将”奋力出击,追击“骄虏”,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显示必胜的信心。(抒发感情)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注意:抓准每一句的描写对象或者抒情主体。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题例二: 1.前两句①用夸张手法②描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③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2.第三句“泪尽”二字将遗民的亡国之恨宣泄无遗; 3.第四句“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又一年”则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表达了失望与埋怨之情。 (月考3)

文档评论(0)

OnlyOn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