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文明新装”款式变化的研究
清末民初“文明新装”款式变化的研究
文明新装作为由晚清“旗装”向民国旗袍过渡时期的主要服饰,它被看作是女性接受新知识、新文明的象征。它在保持原始的上衣下裳的穿衣形制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样式,从最初的袄裙发展到盛行一时的“倒大袖”文明新装,而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主要分析清末民初的”文明新装“款式变化,并对其进行具体的年代分析,从而对不同时期服饰的流变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文明新装“主要是指清末民初时期的一种衣着装束,受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影响而命名。民国初年,因为留日学生甚多,所以当时的服装式样多为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和黑色长裙,不施质纹,不戴簪钗,手镯,戒指,耳环等饰物,区别于20年代以前的清代服装而被称为“文明新装”。 20世纪初,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与席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两种思潮的交替影响下,中国女学生在服装流行中掀起了一股“文明新装”风。五四新文化运动形成了“新女性”的着装意识:穿文明新装看作是接受新知识过新生活的象征,所以文明新装又被叫做“五四装”。
“文明新装”遵循中国最古老的穿衣形制,上衣下裙的服装形制,都是平面造型,削肩、细腰、平胸的基本造型。对于“文明新装”的短袄长裙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受到日本风格的影响,它是外来服装与本来服装的一种结合。
“文明新装”整体造型特点
服装整体造型特点表现为:上衣腰身窄小,领子略低,袖子长不过肘,下摆呈圆弧形或方形,并在领、袖、襟、裾等部位绣以不同的花边。装饰方面:民国时期女袄的袖口的装饰风格明显区别于清末袄的大镶大滚的装饰手法,整体风格朴素淡雅,比较简约。倒大袖的产生,更为穿着这种服装的女性增添了几分柔美和妩媚。“文明新装”发展后期出现了很多地域性差异,有的富贵人家在服装上绣上精致的花卉装饰,发展后期服装多以印花面料代替手工面料。
“文明新装“款式变化的时间阶段分析
“文明新装”的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1911年,然而1915年―1925年期间是”文明新装“发展的主要阶段“,这段期间因为西式服装的影响,学生女装的使用,后期的裙长慢慢变短,并开始露出小腿。到了20年代,下摆在脚踝以上的裙子随处可见。到了30年代,这种外来与本来结合的样式基本不在,而是西化的上衣下裙,随之以旗袍作为妇女的主要服饰。
1. 1910年代的“元宝领”袄裙(文明新装前身)款式分析:
1911年时期妇女普遍穿着上衣下裙的样式,这是对清代汉族女装的延续,因为当时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形成了简练自由的风格。
1911年妇女上衣清一色为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主要以青色蓝色等素色为主,下着长裙为深色。妇女衫袄款式不一,大襟,斜襟,衣摆多为方形。在袖口处均有一段白色或花色紧口袖。高领式样,是受到当时留日学生的影响。(图1-1摄于1910年代《老照片》)(图1-2 元宝领)
10年代前期袄裙已经摒弃了复杂的装饰,都被一条简单的窄边取代。高领斜襟的袄裙装束较为普遍;整体线条窄瘦,比较挺直;领子越来越高,高达四五寸,形成了“元宝领”;这种“元宝领”在1911年以后几年极为盛行,然而这种高的衣领极不方便,又不卫生(图1―2)。下摆多为方形开衩及腰样式;袖较短,妇女已露出腕部,与之前的宽袖有着鲜明的对比,妇女在袖口处均有一段白色或花色紧口袖;衫袄较长,长多达臀部以下,有些甚至长到膝盖。整体较为厚重,没有身体曲线。初期妇女袄裙虽然仍不脱传统的样式,但是在古典中透漏着新时代妇女解放的新气息。
对于”文明新装“样式的最早出现时间,可以确定为1913年,根据1913年7月10日的《教育杂志》刊登“取缔女学生之服装”的消息,其中一句报道是“裙用黑色,丝织布制,均无不可”[1]当黑裙为学生装之后,各省纷纷执行,便有了所谓的“文明新装”的出现,以淡素取胜,成为当时女性的一股清流。直至“五四”时期,这种装扮仍然是女学界的流行服装。
10年代中后期,女短上衣配裤的款式逐渐出现,这种学生装束简单朴素,方便大方,符合辛亥革命对于服饰改革思想的原则,下身是不加修饰的黑色长裙,裙式变化较大,由起初的百褶裙改为大褶的深色长裙,长及脚踝;衣身甚长,前长至膝;袖长一般至肘部,袖口一般为七寸;领略变低,领高缩短至颈;前期衣摆是方形的,开衩,后期发展为直角与圆弧两种样式。在领口、袖口、开衩处有简单细花边装饰,采用新式面料做成,短袄长裙贴体穿在身上,在设计上稍微收腰,整体款式开始趋向“曲线型”,能够逐渐看出女性着衫袄后的
腰身。
2.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文明新装“:
这一时期发生了五四运动,根据记载,当时参加运动的一批女学生,他们穿着浅蓝色圆摆小袄和黑色素裙,白色布袜和黑色布鞋,朴素雅致。这是对”文明新装“装束贴切的描述,而且”文明新装“的这种装束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