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时调的研究的现状概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时调的研究的现状概述

清末民初时调的研究的现状概述   摘要:虽然,与明代时调研究较为热闹的场面相比,清末民初时调几乎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但难能可贵的是,顾颉刚、郑振铎、阿英、赵景深等对当时地摊上时调唱本的搜集,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顾颉刚、阿英、李家瑞、赵景深等还写有一些研究文字,更具草创之功。当今学界的车锡伦、黄霖等先生也有一些研究清末民初时调唱本的文章面世。   关键词:清末民初;时调唱本;搜集整理;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I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09)04-0107-04      明代中后期以来,时调 在民间稳占一席之地,发展到清末民初,注入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新鲜血液,大放异彩,各处风行,成为当时一朵绚丽的俗文学奇葩。但是,由于文人雅士的偏见,它虽然盛极一时,却未跻入文学史的殿堂,学术界对之比较漠视。民国学者对近世民间歌谣的广泛搜集、研究,与其对同时期时调唱本的漠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与明代时调研究较为热闹的场面相比,清末民初时调也几乎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但难能可贵的是,20世纪(尤其是上半期),也有少数著名学者留意搜集与研究当时地摊上的唱本(包括大量时调在内)。顾颉刚、郑振铎、阿英、赵景深等,对当时地摊上时调唱本的搜集,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这无疑是一种丰功伟绩,值得大书一笔!顾颉刚、阿英、李家瑞、赵景深等还写有一些研究文字,更具草创之功。当今学界的车锡伦、黄霖等先生也有一些研究清末民初时调唱本的文章面世。      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      就笔者目前所见的资料看来,20世纪初期,顾颉刚是最早有意识地搜集唱本的学者之一。当1918年北京大学搜集歌谣之后,顾先生就注意到当时地摊上的唱本,曾在苏州收集4次,得到200册,嘱咐他的表弟吴立模先生作一叙录,记载其格式与事实。顾先生认为:“歌谣、唱本及民间戏曲,都不是士大夫阶级的作品。中国向来缺乏民众生活的记载;而这些东西却是民众生活的最亲切的写真,我们应当努力地把它们收集起来才是。” 当时和顾先生一起搜集苏州唱本的,还有重九先生。   顾颉刚还觉察到了地方性唱本濒临湮灭的严峻形势。1931年5月,他旅行到济南,发现地摊上全是上海印刷的唱本,济南本地刻本非常罕见,访了几家铺子,才得到本地木版的10余本。他慨叹上海凭借印刷术的发达和纸价的便宜,印出了大量的唱本,分散到各地,把各地原有的民众文艺一切打倒,这文化的侵略可真不小!所以,他认为收集唱本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期:“我们如果不去搜集,再过十年,就买不到了,这一部民众生活的宝藏就失传于我们的一世里了!我们忍心有这件事吗?”   赵万里先生称赞郑振铎先生“是提倡搜集和研究俗曲的第一人” 。郑先生搜集、研究的主要是明清时调《挂枝儿》、《山歌》、《霓裳续谱》、《白雪遗音》等。他似乎并未对当时流行的时调唱本进行过具体的研究。不过,他也留意搜集当时的时调唱本。郑振铎先生曾搜集当时各地单刊歌曲近12000余种,可惜“一#8226;二八”事变中全付劫灰。后来,他又在北平搜集到了不少时调唱本,保存至今的至少有641册 ,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赵景深先生也收集了许多时调唱本,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阿英先生收集的大量时调,则捐赠给了芜湖市图书馆。这些都是供今人研究的弥足珍贵的原始资料。赵景深先生还校订了他所收集的一些时调唱本,编成时调集《时调大王》和《时调新曲》,皆由上海广记书局出版。   双黛馆主编辑了《时调小曲大观》,1922年9月由上海新华书局出版,收五更调、新滩簧等数十首。双黛馆主,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可能是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家,写有宫闱小说《历代风流皇帝》。自称双黛、双黛馆主,斋名“画梅庐”。他还编有《全国风俗大观》,介绍京华、天津、奉天、吉林、延吉、长春等36个地方的风俗,目录与正文之间有沈引溪的《序》(落款署“壬戌重五月引溪沈求已谨序于初笑轩”)和编者《自序》(落款署“岁在壬戌之夏鉴湖双黛馆主识于画梅庐”)。   1947年,王振声编辑、陈礼邦校订的《袖珍最新时调指南》,由上海儿童出版社出版,书中凡收录《八段景》、《独占花魁(五更调)》、《古人春调》、《八仙庆寿春调》、《无锡景致》、《小孤孀》、《新出劝用国货五更调》等大量时调。   此外,笔者还要提到一点,就是民国时期的一些书坊,也刻印了一些时调集。清末的时调唱本,多是一首一本的巾箱小本,薄薄的几叶纸粘在一块即成,十分粗陋,最多的也不过两三首一本。而到了民国,不仅小册子的时调唱本仍在大量刊行,而且还出现了一些书坊编辑、刻印的时调集,几十首,甚至上百首编辑成册,如《改良绘图新鲜时调》、《绘图时调山歌》、《时调新曲》与《(最新)时调大观》等。1923年,竞智图书馆编辑的《南北小曲大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