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三则医案说夏季养生的原则
由三则医案说夏季养生的原则
河南省郑州市的著名中医师刘洪峰先生接手了一个较为难治的头痛症患者。
案1:孙某,男,56岁。2012年6月26日就诊。患者2天前起床后感头晕昏沉,次日症状加重,天旋地转,如坐舟车,闭目减轻,心悸神疲,恶心欲呕,食欲不佳。急送当地医院经输液等治疗1周,未见好转。家属搀扶来诊。
刻诊:头晕昏沉,面色萎黄,胸脘痞闷,恶心作呕,食欲不振,入食则吐,舌淡苔白腻,脉弦缓。辨为痰湿中阻,升降失常。治以化痰祛湿,升清降浊。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组方:藿香30克,大腹皮24克,厚朴18克,桔梗12克,天麻15克,钩藤24克,川芎30克,白芷15克,白术24克,茯苓24克,泽泻30克,法半夏10克,陈皮15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患者进服7剂后头晕消失,诸症缓解,仅乏力,精神欠佳,后给予益气健脾之剂而收功。
山西省太原市著名中医师阎荣科先生的一则急性肠炎医案。
案2:男,30岁。2006年7月30日来诊。患者自述夏季过食西瓜,加之久居空调室中,半月前患急性肠炎,经治疗3天即脓血便消失而停药。但脘闷,纳呆,食后腹胀满、乏力等未得改善。近周来,证见加重,少食即大腹满胀,时有恶心,咳嗽吐痰,肢体酸软,脉弦滑数,舌淡红,苔薄黄。证乃腑气不和,内有痰食湿滞、复感外邪而加重。治宜和解导滞、祛痰止嗽。
组方:藿香20克,大腹皮20克,槟榔5克,木香15克,黄连10克,半夏12克,茯苓20克,莱菔子20克,苏梗、苏子各15克,甘草6克,山楂肉30克。连服3剂,胀微纳增,痰少咳减。又服3剂诸证消失。
吉林省松原市著名中医师赵东奇有一个低烧医案。
案3:2007年8月中旬,一位患者因为生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拆线后,内部伤口不时的有隐痛出现,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手术3天后开始低烧,每次测量体温都是37.5~38度左右。主治大夫在点滴内增加“消炎药”。接连3天的输液和消炎,体温还是无法恢复正常。最后专家会诊加大消炎力度。在发烧后的第6天,其脉搏每分钟120次左右,用手掌摸其?~部,有点烫手。赵医师了解后,让其立即服下2支藿香正气水。晚上9时左右,值班医师来测体温,发现患者退烧。医师走后,又叫其服下一支半藿香正气水,1个小时后再服1支。待第二天主任医师查房时,发现病人一切正常。
上面3则医案病情各不相同,一个是头痛,一个是肠炎,一个则是术后低烧,但出人意料的是,不同的病不同的医生则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相同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前两案使用了藿香正气散加减,而第三案则直接使用了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那么,藿香正气散又是何等神方,为何这么有效呢?藿香正气散,最早收录在北宋官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中,至今已经沿用了九百多年,可说是一剂久经考验、屡用不爽的良方。此方由藿香(多为广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槟榔果皮)、茯苓、白术(或苍术)、半夏曲、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其中以藿香(广藿香或土藿香)为主药,该药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散风寒、芳香化湿、行气解暑、和中止呕及防治泄泻等功效。配以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解风寒,兼化湿浊,半夏、陈皮降逆止呕、燥湿和胃,白术(现今改用苍术,其燥湿之力更大)、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解表化湿,姜、枣能调理脾胃,使药性趋于和缓。诸药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既能解表祛暑,又能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头痛昏眩,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疗效较佳。
由上可见,藿香正气散的特点正是解表祛暑,化湿和中。而上述3则医例正是因为夏季暑湿造成的,可谓正是方症相对,因此都能应手起效。医案1中,根据“无痰则不作眩”及患者舌苔、脉象分析其为痰湿中阻;因脾胃乃主升降,痰湿中阻,脾胃不和,清阳不展,不能上荣头目诸窍,则发眩晕。胃气上逆,浊阴不降,则恶心作呕,进食则吐。运化失常则食欲不振,胸脘痞闷。用藿香正气散加减以化痰祛湿,升清降浊,配以天麻祛风,使气机调畅,清阳得舒,浊阴得散,给予平肝熄风之钩藤,再加川芎、白芷祛风止痛,使邪去正复而病除体安,头晕自止后给予益气健脾之剂而收功。医案2中急性肠炎中医属“泄泻”范畴,泄泻之因,在外与暑湿相关,尤以湿邪为重;在内与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古有“无湿不成泻”之说,方中,藿香、大腹皮,化湿浊、调脾胃;配以槟榔、木香、黄连,行气宽中,消积除满;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化痰;苏子、苏梗、莱菔子,止咳平喘;甘草、山楂调理脾胃。诸药配伍,祛痰止咳,消积化滞,使之痊愈。
至于医案3,住院时本是盛夏时节,人体随气候变化(天人合一),也是“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因八月中旬是“夏长”时期,“长”必能会因长而生内热,这种趁长势而产生的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