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一同”的由来和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副词“一同”的由来和发展.doc

副词“一同”的由来和发展 从历史上来看,现代汉语表限制性的时 间副词“一同”最初的源结构应该是一个状中关系的 偏正短语,“一”修饰“同”,既然“一同”是由偏正 短语演化而来的,那么“一同”作副词使用是从何时 开始的?又是怎样从偏正短语发展而来?本文主要就 此进行考察并探讨相关问题。 关键词:“一同”副词化隐喻 汉语中的每个词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从历 史上来看,现代汉语表限制性的时间副词“一同”最 初的源结构应该是一个状中关系的偏正短语,“一”修 饰“同”,既然“一同”是由偏正短语演化而来的,那 么“一同”作副词使用是从何时开始的?又是怎样从 偏正短语发展而来?本文主要考察“一同”如何由短 语演变为复合词,如何由词汇成分演变为语法成分这 一现象并探讨相关问题。 一、“一”和“同”的语义衍生 《说文》:“一,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 化成万物。”段玉裁注:“《汉书》:‘元元本本,数一之 形。’于六书为指事。”“一”,其本义是“最小的正整 数”。虚词“一”表“全部”是引申义,可用作副词。 先秦己可见,后沿用。 《说文》:“同,合会也,从?写涌凇!薄端滴耐< 刀勿?》:“《广雅?释诂三》:‘同,皆也。’《虞书》:‘同 律度量衡。’王注:齐也。《诗?七月》:‘同我妇子。’ 笔:犹俱也。《左文十六传》:‘振廪同食。’注:上下 五异馔也。”本义是“会聚在一起”(《古代汉语虚词词 典》,1999)。如: (1)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鹿????。 漆沮之从,天子之所。(《诗经?小雅?吉日》) (2)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论语?先进》) 郑玄笺:“同,犹聚也。”漆沮:古代二水名,在 今陕西境内。例(1)全句意为“庚午吉日的美好时光, 精心挑选出一匹匹良马。群兽惊慌地会聚在一起,眼 前到处都是雄鹿、雌鹿。把野兽驱赶到漆沮,这儿是 天子会猎的场所。”例(2)可以理解为“在祭祀祖宗 或者诸侯聚会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小 小的司仪。” “聚集在一起”是一种群体性行为,群体性行为 必定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因此“同”由本义“聚集 在一起”又可以引申为“相同,一样”。如: (3)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周易?泰天地泰坤上乾下》) “同”由本义还可以引申为“皆” “齐” “俱”等 义,先秦时即可作副词和介词使用,后沿用至今,但 其介词用例不多见。 二、“一同”的历时演变 (一)“一同”的最初来源 从我们所考察的语料来看,“一同”连用最初作为 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来使用。如: (4)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 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春秋左氏 传?襄公》) (5) 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备一同,而至于有畿田, 以属诸侯,至于今为令君。(《国语》卷第十七) (6) 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 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墨子》卷三) (7) 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 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 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荣辱篇》第四) 例(4)杜预注:“一同,方百里。”“一同”与“一 圻”相对举。“圻”,杜预注:“方千里为圻”,义为“方 千里之地”,“一同”在此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一个 千里之地”,“一同”在此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一个 方圆百里的地方”,例(5)同解。这并不是“一同” 发展为副词的源结构,所以仅在此举例,下文不再加 以讨论。例(6)中“一同天下之义”即“使天下之义 一同”修饰 一同 ”修饰“同”,可以释为“一统、统一 关于例(7) “凡人有所一同”,“所”在汉语中是一个 比较特殊的词,在先秦时期的主要作用是位于谓词性 成分前,与谓词性成分相结合,使它转化为名词性成 分。朱德熙(1983)明确将这类用法的“所”字看作 名词化标记,“有所一同”即“有统一之处”,也就是 下句的“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 害”,《汉语大词典》(2.0版)释为“全同、一样 同”从“一统、统一”发展为“全同,一样”,经历了 一个语义抽象化的过程,二者是相通的。 (二)“一同”的历时演化过程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时期,表“全同,一样” 义的“一同”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在句中一般用作谓 语来陈述事实,随着“一同”在线性顺序上紧邻共现, “一同”的短语特性逐渐弱化,由短语向复合词发生 演变。如: (8)伏寻御服文惠太子期内不奏乐,诸王虽本服 期,而储皇正体宗庙,服者一同,释服,奏乐姻娶, 便应并通。(《南齐书》卷一?) (9) 敬通雄才冠世,志刚金石;余虽不及之,而 节亮慷慨,此一同也。(《梁书》卷五?) (10) 前后二方。同是一法。用一同。亦主痈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