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敬亭说书》教案1
《柳敬亭说书》教案
《柳敬亭说书》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人,是明代末年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张岱以以洗练简约的小品文笔墨,为后人写下了《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之类的精彩著述,也对鲁迅、周作人、俞平伯等现代文学名家产生过很深的影响。20世纪30、90年代,曾两度兴起晚明小品的出版与研究高潮,《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被奉为圭臬,脍炙人口,风靡一时,人们为张氏戴上了“性灵派小品大师”花冠。章培恒、骆玉明在《中国文学史》之《晚明小品散文》中,赞道“晚明散文的最后一位大家和集大成者是张岱”。
明朝中期伊始,阉宦专权,奸逆当道,特务横行,党争迭起,致使内忧外患、贤能被逐、忠直遭戮。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左派王学,公开标榜利欲为人之本性,主张童心本真、率性而行,反对理学家的矫情饰性,在思想界助长了一股反理学、叛礼教的思潮。很多置身于黑暗气氛中的文人士子,藐视恶俗又不甘绝望,纷纷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天地,欲在风花雪月、山水园林、虫鱼花鸟、丝竹书画、饮食茶道、古物珍异、戏曲杂耍、博弈游冶中,觅得朦胧雅逸又悠闲脱俗的胜境。张岱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自幼受老祖父谆谆教诲、家藏书殷殷福泽,他游山玩水,读书品艺,不求仕进。长期生活在繁华靡丽的世家中,张岱的性情洒脱无羁。他乐于在深深庭院漫步闲笔,喜欢俏丫环、好少年、彩衣裳,可以驰骋俊马忙游猎、四处观灯看烟花,也可以为梨园歌舞、湖中龙舟、架上古玩、席间香茗高谈阔论。诚如自为墓志铭写道,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一股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一副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颓放做派,跃然纸上。然这一切的平静与美好,在他49岁时,被入关清兵的无情铁蹄,彻底地践踏碎了。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他只好带着幸存的家人,逸隐绍兴龙山,务农为生,表示对清 HYPERLINK /view/604202.htm \t _blank 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 HYPERLINK /view/393800.htm \t _blank 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 HYPERLINK /view/1548919.htm \t _blank 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 HYPERLINK /view/1598.htm \t _blank 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 以寄托故国之思。
《陶庵梦忆》就是他隐居期间追忆往昔繁盛写下的小品散文集。展示了明末江浙的世俗生活,其中虽有着贵族子弟奢靡生活得描写,但其所记载的百姓日常生活,娱乐,戏曲等等方面,成为后世史学家研究明代风俗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一方面是对亡国的痛楚,一方面极力追忆着往日明朝的繁华光景,张岱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国家不幸诗家幸”,或许张岱要的不是这种幸运,或许张岱宁愿看着自己的国家越走越远,而不是慢慢的衰亡。当大多数的明末士人选择殉国时,张岱看似没心没肺的活了下来,而时代,给他带来了更高的境界。如果以往他只是一个名士,后来他就成了一个暝士,自我思考着人生与家国的价值存在。??
《陶庵梦忆》就是他的梦,一场永远醒不来的梦。
这篇《柳敬亭说书》忆写了明亡前他在南京亲自见闻的柳敬亭说书的情况,写得生动传神,从外貌、动作、语态、神情等多方面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说书艺人的形象,对柳敬亭的说书艺术作出了精当的分析评价。作品的艺术成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下面分段介绍这篇散文。第一段: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柳敬亭不是南京人,据黄宗羲《柳敬亭传》等介绍,是泰州人。据《陶庵梦忆》中的其它文章记载,作者张岱曾于崇祯十一年和十五年两次到南京。这期间,柳敬亭正居住在南京。于是,两人交往,建立了友谊。
对于这位自己所要赞扬的人物,作者首先从他的外貌写起,在指出其脸麻之后,又进一步说,他面色黑中带黄,满脸疙瘩疤痕;随随便便,不事修饰,象泥塑木雕一样粗朴自然。《陶庵梦忆》中的另一篇文章刻画面貌奇丑的范长白象用羊肚石雕刻成的一只小猴子,说他“鼻垩颧颐犹残缺失次也”。这里没有说柳敬亭的面部五官残损不全,长得不是地方,而写他“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手法正差不多。张岱仅用十六个字,就刻画出了柳敬亭十分平庸,甚至丑陋的面貌。至此,读者也许会问,刻画这样一个丑人,做什么呢?张岱用三个字回答:“善说书”。介绍这位长相丑陋的柳麻子,因为他善于说书。原来作者是在欲扬先抑。紧接着,文章就先从侧面入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