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能近取譬》导学案
《能近取譬》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名句,翻译文言语句,积累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和文言虚词。
2、了解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体会譬喻在其论辩中的作用。
3、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 :
学习目标1、2、3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测: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 )
虽日挞而求其齐也 ( )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 )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
二、通读选文
1、提出阅读要求。
(1)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尽力弄懂选文含义。
(2)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做好记号 ,待全部读完后再和同学讨论或询问老师。
2、学生按要求自读文本,教师巡回指导学生。
三、集中讲解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回答,老师做适当的总结。
总结实词和虚词以及重要的文言句式
一齐人傅之 众楚人咻之
请轻之 请损之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施施从外来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骄其妻妾
不揣其本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之二虫又何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四、诵读文本
教师提出诵读要求,字音要求读准读清,文科老师可以适时插入断句的讲解。为了避免单调可采用多种朗读方法。
附:断句规律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特别是对应的一主一谓,叙一事,是主谓句,应当断句,常见格式为“谁怎么了|”或者 “什么怎么了|”。
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8、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五、请同学们针对喜欢的寓言故事,交流体会孟子论辩的思想内容,并探究譬喻在论辩中的作用。
【巩固训练】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 之 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 适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 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曾子之妻 之 市 之: ②妻 适 市来 适:
③ 特 与婴儿戏耳 特:
2.翻译划线的句子
顾反,为女杀彘。
答:
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断句: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
翻译:
4.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