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於国也》参考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寡人之於国也》参考课件.ppt

重点虚词、实词 寡人之于国 移其民于河东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对于 到 比 在 跟、与 梳理字词句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数罟不入洿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之曰 shù 几,若干 cù 细密 shuò 屡次 shù 数目 shǔ 计算 shù 命运、定数 shǔ 责备、数落 下列有关“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D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A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 A 通假字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无失其时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毋”,不要。 通“毋”,不要。 通“斑”,花白 通“途”,道路 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2)七十者衣帛食肉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树之以桑 ﹙5)王无罪岁 (6)谨庠序之教 鼓:名—动 敲鼓 衣:名—动 穿 王:名—动 为王 树:名—动 种植 罪:名—动 归咎,归罪 谨:形—动 认真从事 重点习惯句式 1.“或……或…… ”译为 “有的……有的……” 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耳” 译为 “只……罢了。” 例:直不百步耳 3.“是……也 ”译为 “这是……呀。” 例: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 译为 “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1段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2-4段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5-7段 阐述“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仁政。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梁惠王 邻国之君 无如寡人之用心 分析第一部分 于国尽心 分析第二部分 孟子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孟子比较了什么? 梁惠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弃甲兵走者 百步而后止 五十步而后止 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说明移粟、移民与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层层推进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王好战,请以战喻 第二部分思路 措施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 斧斤以时 效果 结果 这一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孟子否定了魏国及其邻国之政,那么,孟子提出的使民加多的措施是什么? 排比 不可胜食 不可胜食 不可胜用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 给人一种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分析第三部分 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是使民增多的初步措施,也是实施仁政的开始。 第6段又提出了哪些措施,设想了哪些结果? 措施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百亩……勿夺其时 谨…….申之以孝悌 效果 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道之成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无饥(黎民) 不负戴(颁白者) 结果 教民 养民 “王道之成”: 养育教化百姓(治贫也治愚)是使民增多的措施。 孟子采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驳斥。此外,孟子还用了比喻,否定了梁惠王的自我辩护,劝勉梁惠王施仁政,除虐政。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下层百姓) 涂有饿莩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