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ocVIP

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摘要:对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 sp.),该菌危害红毛丹为首次报道。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毛丹灰斑病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PDA和C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病原菌在pH3~11都能生长,pH4~8生长较好,pH6生长最佳。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60℃10min。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以木糖、甘露糖、山梨糖和蔗糖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红毛丹;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S66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980(2010)02-270-05      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 L.)是无患子科(Sapindaeeae)韶子属(NePhelium)果树,原产马来西亚群岛。1930-1960年间先后引入我国海南省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栽培。目前我国的种植区域,集中在海南的保亭、陵水、三亚及云南的西双版纳。红毛丹是热带珍稀水果,其营养价值丰富,市场上供不应求,很具发展前景。红毛丹上有多种病害发生,国内外报道的红毛丹病害主要有:藻斑病、叶枯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黑果病、茎溃疡病、褐斑病等。   2008年5月对海南省红毛丹病害进行调查时发现一种未见报道的新病害――红毛丹灰斑病,该病害的发生导致叶片出现黑褐色大面积病斑,枝干表面灰白色病斑并出现凹陷状溃疡,对红毛丹的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有关该病的研究未见报道,为了预防和控制红毛丹灰斑病的发生,我们对红毛丹灰斑病进行病原菌鉴定,并对其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以期为生产上防治该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2008年5月从海南省保亭县新星农场红毛丹种植基地采集密布黑色及灰白色斑块的红毛丹叶片和枝干用于病原菌分离培养。      1.2 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燕麦培养基(OA);胡萝卜培养基(CA):胡萝卜200g,琼脂粉18g,葡萄糖15g,定容至1000mL;玉米粉培养基(CMA):称取玉米粉200g,加水煮沸20min,四层纱布过滤,加入琼脂粉18g,定容至1000mL;查氏(Czapek)培养基;水琼脂培养基。      1.3 病原菌的鉴定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28℃,PDA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d后及时挑取菌种进行纯化,经单孢分离后保存在PDA培养基试管斜面上。   7d后镜检观察菌丝、孢子的形态,并进行病原菌鉴定。   用菌丝块或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健康的红毛丹叶片,28℃保湿培养,观察发病情况并再分离病原菌。      1.4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1.4.1 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分别用打孔器打取直径为7mm的菌丝块接种于PDA、CA、OA、CMA、Czapek和水琼脂平板中央,且菌丝面朝下,放置在28℃生化培养箱中培养。5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处理4次重复(下同)。用SAS法进行方差分析(下同)。   1.4.2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将菌饼接至PDA培养基中央,分别在5,10,20,25,28,35,40℃的恒温条件下培养5d,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每天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的大小。   1.4.3 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用1mol?L-1NaOH和1mol?L-1HCl溶液调节灭菌的PDA培养基,制成pH分别为3,4,5,6,7,8,9,10,11共9种不同pH的PDA培养基,倒平皿后,将菌饼移至平板中央,在28℃恒温下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每天测量菌落直径的大小,连续测量4d。求其平均生长速率。生长速率(cm?d-1)=(菌落直径一菌饼直径)/T(T为第T天)。   1.4.4 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设置全光照、12h光暗交替、完全黑暗3种光照条件,用PDA培养基,接菌后28℃培养,培养至第5天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1.4.5 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PDA培养基是以ω(葡萄糖)=0.02作为碳源。分别以相同含纯碳量的蔗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半乳糖、可溶性淀粉、山梨糖、甘露糖、鼠李糖、木糖取代基础培养基PDA中的葡萄糖,配制成相同含碳量不同碳源的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接种,以不加碳源作为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28℃培养,培养至第5天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1.4.6 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分别加入与2%的氨基乙酸纯含氮量相同的丙氨酸、胱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