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教案

PAGE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第一单元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 教学目标 1.运用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阅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论点和论证方法。 2. 通过分析理解作者论证材料的运用,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 3. 诵读时注意本文议论文文体特点和散文化语句的有机融合,感受周国平作品的哲理与情感相交融的特点。 4.在理解“灵魂”内涵的基础上,指引学生们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 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2.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 教学难点 探讨并理解灵魂的真正内涵。 ?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法。 ? 教学课时 二课时 ?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周国平先生的生平。 2.复习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3.阅读文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这个论点? 4.文中的事例与中心论点有何关系?你能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事例吗? 5.你怎样理解“高贵在于灵魂”这句话? (了解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精神内涵。预习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奠定基础。后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问激趣导入 你觉得你自己是高贵的人吗?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高贵的? (学生受世俗观念的影响,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应该是以人的金钱地位、形象气质来判断人的高贵与否。将自己与高贵联系起来更是他们不可能想到的,大部分学生可能都会摇头) 借助学生回答自然引入课文阅读: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不是高贵的人。好,下面我们来学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课。学完之后你再来看你有没有新的答案。 二、板书题目 三、作者简介 先由学生介绍课前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然后教师补充: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当代有影响力的学者、作家。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 作二十余种,其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作品在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情为一体,是周国平作品的显著特色。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把握论点 1.人究竟缘何高贵?高贵的内涵是什么?标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究竟是说什么?请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哪句话揭示了作者的主要观点? (2)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2.分析概括中心论点。请生作答。 “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实际上,本文的题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就是文章的观点。 (这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教者注重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注重学生自我发现,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点拨文本观点的方式水到渠成。) 3. 理出本文的写作思路之前,回顾议论文的一般论证过程:提出问题(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证论点)——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以普通少女、青年画家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纯正的追求 (板书)提出论点(第1自然段)——举例论证(第2—6自然段)——表达期望(第7自然段) (蜻蜓点水式的渗透议论文文体特点,又暗暗指导议论文观点提出的方式,读与写交融渗透。在阅读的基础上纵观全文结构,这样处理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板书题目以后提出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你觉得本文应该写什么? 第二课时 五、研读文本,体会材料与论点的关系 1.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选用了哪些事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概括。 事例: ①面对即将辟向自己的剑,阿基米德依然专心想着他正在研究的“圆”。 ②置亚历山大大帝的询问于不顾,第欧根尼继续他阳光下的“沉思”。 ③当海关人员询问出境的王尔德有什么东西要报关时,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 ④置身闹哄哄的车厢,一个少女旁若无人,全神贯注读自己的书。 ⑤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赶到北京,在世界名画前流连忘返。 (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感悟小结。较好地体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理念。师在总结时需强调事例中与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情节,以便下一教学层次的推进与理解。) 2.讨论作者所举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示:“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宝贵的。”“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