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50例的的疗效观察
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50例的的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后,将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疗效、缩短疗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置换;鞘内注药;疗效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00-01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 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由于病变所在的部位及病理变化,致使结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是一严重的结核病。在发展中国家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为7%~8%,且近期还有上升趋势 [1] 。因此如何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尽快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其致残率及死亡率,是当今临床上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往治疗均为全身系统化疗,对重症患者经全身化疗症状和脑脊液继续恶化或有椎管梗阻趋势者才行鞘内注射治疗。我科自2008年以来选择初治住院的结脑患者50例,随机选择25例入院后及早在全身系统化疗基础上行脑脊液冲洗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25例单纯全身系统抗痨治疗的结脑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50例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初治结脑患者,诊断标准:脑脊液中直接检出抗酸杆菌及培养分离出结核杆菌可确诊。符合以下条件可临床诊断:结核密切接触史及是否接种卡介苗;有脑外结核病灶;发病缓慢,具有结核中毒症状、颅内高压症状,伴有脑膜刺激症状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符合结脑的特点;脑脊液ADA、γ-干扰素升高,抗结核抗体阳性及TB-DNA PCR结合探针检查阳性等[2]。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脑脊液冲洗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7~62岁,平均41.9±2.8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9~65岁,平均43.7±3.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危重程度、脑脊液压力和蛋白、糖、氯化物含量等方面在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使用抗结核药物、保肝和激素、脱水剂等治疗,包括:①抗结核方案:3HRZS(E)/9HRE(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S:链霉素,E:乙胺丁醇,对链霉素过敏者采用乙胺丁醇代替),疗程可延长至18个月[3];②激素及脱水剂:地塞米松10~15 mg/日,病情控制,脑脊液氯化物正常后逐渐减量,总疗程3个月;依据脑脊液压力给予20%甘露醇适量静滴,必要时联合呋噻米20 mg交替静注。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并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组在按照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治疗。先腰穿,缓慢放出脑脊液5~10ml,然后用近于体温的无菌生理盐水5~10ml缓慢鞘内注射,注入后稍停3~5min,缓慢放出5~10ml脑脊液弃掉。以上为冲洗置换1遍,重复3~5遍,最后鞘内注入异烟肼50~100 mg,地塞米松2~5 mg,2~3次/周,直至脑脊液结果正常或接近正常稳定3周以上。治疗次数7~32次[4]。伴颅高压者应在使用脱水剂后再做此治疗。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鞘内注药、冲洗速度不宜过快,注入的盐水总量不应超过放出的脑脊液量。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现代医院诊疗常规》结脑疗效标准[5]。①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②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脑脊液常规明显好转;③未愈:症状、体征存在,脑脊液常规无改善。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对照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代表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脊液恢复和主要症状消失以及总住院天数比较 治疗组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恢复时间、主要症状消失及总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见表1。
2.2 两组病例入院3个月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χ2=4.50,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偶有脑脊液置换治疗中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腰部酸痛,注入速度减慢后缓解,休息后消失。
3 讨论
结脑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脑膜干酪坏死形成炎性渗出物积聚在蛛网膜下腔并沿延髓、脑桥、脚间池、大脑外侧裂及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