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诗经-卫风-硕人.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诗经-卫风-硕人

《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如《周南·桃夭》 兴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有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新娘的青春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 对新娘出嫁后多子多孙,家庭幸福昌盛的美好祝愿。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语言的声律节奏 1.大量使用重言叠字和双声叠韵词,摹声绘形,富于形象性、音乐美 2.四言二拍的节奏形式 3.和谐的声韵 4.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四、《诗经》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抒情言志的传统 从《诗经》开始,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鲜明的民族文学特色。此后,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风雅精神 关注现实的热情 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 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 屈原《离骚》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风雅”精神的继承者 3、比兴的垂范 《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屈原在《楚辞》中,极大地发展了《诗经》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 4、对后世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四言句式:曹操、嵇康、陶渊明等等 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 诗经·卫风·硕人 《诗 经》 说一说你对《诗经》的了解。 《诗经》的简介 《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外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时间跨度: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作品. 一、《诗经》简介 地域: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即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一、《诗经》简介 “四 书 五 经” 《论语》 《大学》 《中庸》《孟子》 《周易》 《尚书》《诗经》 《礼记》 《春秋》 “四始六义” “四始” :《风》、《大雅》、《小雅》、《颂》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乐、舞三位一体 “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 《墨子·公孟》 体制分类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十五国风,各诸侯国的土乐,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诸侯国的民歌,共160篇。 《国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文学价值最大。 《硕人》选自“卫风”。 朝廷正乐,指西周王乐歌。 有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宗庙祭祀乐歌,多为舞曲。 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周官献诗”、“王官采诗”、“孔子删诗”之说。 成书过程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作品内容广泛,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政治、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轴巨副画卷。 祭祀和燕飨诗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成公十三年》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大多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功绩,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 如《生民》、《公刘》、《绵》、《皇矣》、 《大明》。 祭祀诗 以君臣、亲朋欢聚宴飨为主要内容,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体现周初靠血缘亲缘关系、礼乐以及通过这些活动巩固统治的目的。 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