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pptxVIP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

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 一、(2018北部湾经济区,17—19,6分)古诗文阅读。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①。惟②其所以不得之故, 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③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 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 ①州里:乡里。②惟:思,考虑。③疾:奋力,用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齐人有好猎者   好:      ???? (2)狗良则数得兽矣  则:      ???? ;一、 1.答案 (1)喜爱,喜欢 (2)连词,就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本题可以运用知识迁移法解答。(1)句中的“好”,可联系《论语十二章》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解释为“喜欢、喜爱”。(2)句中的“则”,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如《岳阳楼记》中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句子中的“则”解释为“连词,就。” ;3.答案 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得良狗助猎。由此得到的启示是:要想获得成 功,就必须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找原因、谈启示的问题一定要紧密联 系原文,文章中的“好猎者”从“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矣”,这一巨变暗 示我们可从“变化”入手,抓住关键句子“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及“狗良则数得兽 矣”,得出结论——“得良狗助猎”,并由此提炼出启示的要点——“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 件”。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一个喜欢打猎的人,旷日持久却猎不到野兽,回到家里见了家人感到惭愧,到外面见 了好友乡里也感到惭愧。(他)考虑自己得不到野兽的原因,是猎狗不好。(他)想要买一条好 狗,而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于是立刻回去奋力耕作,由于努力耕作,家就富裕起来了。家富裕了 就有了条件去买好狗。由于有了好狗就多次猎获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 猎,许多事情都这样。;二、(2018桂林,12—16,12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 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 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①(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 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 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③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 也。夫宣上④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⑤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②刻露:鲜明地显露。③本:根据。④上:皇上。⑤刺 史,即作者。;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二、 1.答案????D A、B、C三项中的“而”都表修饰,D项中的“而”表转折。;5.答案 (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解析 “修”指欧阳修自己;“乐”指“喜欢”;“之”为助词,不译。 [参考译文] [乙]????我来到这里,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 到这样的泉水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来此游玩,抬头望山,俯首听泉。(春天)采摘散发着幽 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幽秀美, 四季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 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