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佛偈传译对玄言诗之的影响
试论佛偈传译对玄言诗之的影响
摘要:“偈”原是古印度的一种文体,后来与佛教接触,成为构成佛经文体的基本要素之一。佛偈随着佛典的传译进入中土,并且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文章以第一次”西学东渐”为背景,论析佛偈传译对于中土玄言诗之影响,包括其对玄言诗创作主旨、诗体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佛偈;玄言诗;理旨;诗体
一、“佛偈”略释
佛偈自其产生之初,就兼具宗教与文学双重属性。今世之所谓“佛偈”,乃“佛经颂偈”之简称。“偈”原本是梵语,其意近似汉语之“诗颂”。简言之,它是利用梵汉对举的方法所创作出来的一个名词。梁僧?v所撰《出三藏记集》云:“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众经。”任继愈先生主编的《宗教大辞典》释“佛偈”云:“梵文G?th?的意译,亦译‘颂’、‘讽颂’、‘孤起颂’,音译‘伽陀’、‘伽他’、‘偈陀’等。佛经的载体之一。由固定字数的四句组成。种类不一。主要有两种偈:一通偈,固定由梵文三十二音节构成,亦称首卢伽陀(Sloka);二别偈,共四句,每一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定。”而季羡林先生在《印度古代文学史》中,又对“偈”进行了这样的解释:“‘偈’作为古印度诗歌的主要体式,也是古印度最为流行的诗体,许多古印度撰述都采用此体。”复旦大学陈允吉先生亦谓:“佛偈是古印度诗歌推广到佛教领域而与佛理互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佛经文体最基本的构成形式之一,它通过佛典的翻译进入中国,逐渐成为刺激诗歌演进发展的一种助力。”比较上述四说,可知其主要之别在于:前两种观点认为佛偈是纯粹的宗教产物,与文学无关;而季羡林先生与陈允吉先生则以佛偈除了具有宗教属性之外,尚具备一定的文学属性。
二、佛偈与玄言诗
若论佛偈对东晋诗歌乃至中国诗歌的影响,则其与玄言诗之关系为最可言说者。佛偈为佛经中最具说理性之部分,与长行相比,它具有短小精悍,说理透彻等优点。至于佛偈与玄言诗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创作主旨的浑融
所谓“玄言”,当指一种崇尚清谈的文化氛围,其本源在中国的老庄思想。至于“玄言诗”,“就它特殊的界定含义来说,乃指产生于东晋中期,并在作品中间大量敷陈玄学义理,以致造成其内容与当时流行之清谈混同莫分的诗歌。”从玄言诗的创作特点来看,它将理旨的演说置于绝对重要的位置,这与以说理为唯一要旨的佛偈相比,简直是完全相同,别无二致。玄言诗所言说的玄虚哲理,虽然根祗仍在中国传统的老庄思想,但这与为说明庄严清净,究竟涅??之佛旨的佛偈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并且,随着佛教在中土的深入传播,佛教思想渐渐取代老庄思想,越来越成?槲娜四?客关注、讨论的重点。是以刘申叔先生于《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指出:“又西晋所云名理,不越老、庄。至于东晋。则支遁、法深、道安、惠远之流,并精佛理。故殷浩、郄超诸人,并承其风,旁迄孙绰、谢尚、阮裕、韩伯、孙盛、张凭、王胡之,亦均以佛理为主,息以儒玄;嗣则殷仲文、恒玄、羊孚,亦精玄论。大抵析理之美,超越西晋。”东晋承西晋政乱之浩劫,凭长江天险而立国,其国家之实力并不强大,内部也难称稳定。强烈的社会变革带给人民巨大的恐慌与不安,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渐入佳境。汤用彤先生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中言:“东晋之世,佛法遂深入中华文化。”便是明证。佛教主要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使人们得以暂时忘却烦恼,现世之苦难无法改变,唯有勤施六度,以追求来世福报。这在东晋这样一个时代无疑极具吸引力。而佛偈作为主要供僧人传道所用之一途径,其与中土一般之文人并无过多之接触。随着佛教在中原传播的愈加深入,偈颂与文人之关系随之愈发紧密,一些诗人甚至开始自作佛偈,用以彰示其对佛教的接受。
(二)诗体的借鉴
但东晋虽是玄言诗之定型时期,玄言诗并非至东晋而翕然出现。王瑶先生在《玄言?山水?田园》一文中指出:“文学史上一种文体和流派的兴起和没落,都不是突然的事情;总有他底前趋和对后来的影响的。”陈中凡先生(见《中国大文学史》)亦言:“考当时的玄学,导源于正始,王弼、何晏开其先声......到了东晋,玄学势力发达到极点。”崇尚清谈,成为魏晋之时文人一新爱好,而这样一种社会思潮,诚如陈中凡先生所言,实非东晋文士所专擅,其源应追溯至王弼、何晏。而“到了西晋竹林七贤,他们行为更加放达,其中阮籍、嵇康两人的诗亦大进,他们蒙玄学的影响也更深了。”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所谓之“玄学思想”,历尽西晋之发展,而造极于东晋。“又东晋人士思想,与西晋不必尽同。以西晋所云玄理,不过老、庄,至东晋支遁、法深、道安、慧远等人,并精佛理。一时文人,如殷浩、孙绰、许询、谢尚诸人,并承其风,均以佛理为主,因而其理致益深,才藻益奇。”但是,玄言诗之诞生,除了受晋室南渡、崇尚清谈玄理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