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望、春望).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诗三首(望、春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花感时而流泪;鸟恨别而惊心。 移情于物,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表现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表现作者忧愁、悲伤的内心世界。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壮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 《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 1、下列红色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聚集) 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C.浑欲不胜簪(混乱) D.决眦入归鸟(眼角) C 2、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尾联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B 石 壕 吏 杜甫 杜甫诗三首 杜甫,字 , 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著有《 》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杜甫 这首诗写了个什么故事?请你把这个故事告诉大家。 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遭遇。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开 端(1): 发展、高潮 (2-3): 结 局(4): 致词的由来:写诗人日暮投宿,夜遇捕吏捉人,烘托紧张气氛。 致词的内容:写老妇自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家庭的悲剧。 致词的结果: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被捉。 讨论: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尝试翻译课文。 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的 战争是(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 作者对战争是( )的 凶恶、蛮横 可怜 残酷 同情 憎恶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 事件分别是什么?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3、为什么 “捉人”在“夜晚”? 时间:晚上 , 地点:老妇人家里。事件:官吏抓壮丁。 老妇人和官吏。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4、最终抓到人没有?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8.有人读完文章说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