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途径探索.docVIP

网络舆情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途径探索.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舆情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途径探索

网络舆情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途径探索   【摘要】在信息时代,网络舆情随时发生、发展并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作为网络环境的主要参与者,大学生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推动力量。这就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如何在网络舆情环境下,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不仅要了解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特点,也要了解大学生在网络舆情当中的参与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途径,实现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把握、把控和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   【关键词】网络舆情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时代,网络正在成为学习、娱乐、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其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与之相比,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手机在微博用户及电子商务应用方面也出现较快增长。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2/3。   在总体网民中31.8%都属于18―24岁的青年,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大学生网民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大学生而言,获取信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网络。网络也逐渐成为大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发表看法、表达诉求、交流思想乃至组织行动。网络舆情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也产生了诸多影响。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可以说,网络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青年人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从而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新的课题和巨大的挑战。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的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而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如下特点:   1. 民意表达畅通,具有直接性。比如网民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等媒介网站,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   2. 网络舆论的发生发展具有突发性,舆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比如2013年5月发生的安徽女子在京坠亡事件,该信息在微博平台上流传并引发舆论强烈关注。这些舆论的表达直接,传播迅速成为了网上热议的内容。   3. 具有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对事件的评论常常带有负面情绪和色彩。   4.网络舆情形成的来源较为分散,较难搜集捕捉。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和社交网络的性质决定了网民交流信息的隐私性,这种人际传播模式更加分散,点对点的信息交流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捕捉和追踪舆情信息带来了较大难度。   二、网络舆情传播与大学生   (一)网络舆情传播在大学生舆情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笔者针对北京某高校的521名学生进行调查的问卷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几乎每天都上网”的占78.1%。而每天上网时间在1-3小时以内的占53.1%,3-5小时的占30.2%,有7.9%的同学超过五小时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被问及他们“主要通过哪种网络平台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48.4%的同学选择“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35.6%的同学通过“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   不难看出,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学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个人身份的隐蔽性等,大学生们喜欢在网络上表达与交流,网络舆情传播在大学生舆情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网络舆情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在被问及“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影响”时,60.5%的受访者认为“有一定影响,会改变大学生在某方面的想法”,13.7%的同学认为“影响很大,会改变大学生的一些价值观念”。不难看出,随着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逐步提高,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