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态度与幸福感之影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教育心理學報,2017 ,48 卷,3 期,351-370 頁
DOI :10.6251/BEP
寬恕教育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寬恕
態度與幸福感之影響*
楊鳳玲 陳柏霖*
玄奘大學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 應用心理學系
本研究從正向心理學的寬恕教育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寬恕教學,採用準實驗設計輔
以學生回饋資料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研究者探討寬恕教育相關文獻,瞭解與寬恕相關的教學活
動在教學上的相關性與實際效益。研究樣本取自某國小五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實驗組 27 人,控
制組 30 人,共 57 人。先實施「恩萊寬恕量表」和「兒童幸福感量表」前測,再對實驗組班級進
行八次的寬恕教學,課程結束後一週,再實施「恩萊寬恕量表」和「兒童幸福感量表」後測。本
研究發現:接受過為期四週的寬恕教育課程之實驗組學生,在寬恕態度與幸福感的後測得分上顯
著優於接受一般綜合活動課程的對照組學生。學生經由寬恕教育課程可提升幸福感是具體可行
的,並且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效,而且學生能夠接受寬恕教學的課程安排。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
發現,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教師改進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幸福感、寬恕教育課程、寬恕態度
* 1. 本文通訊作者:陳柏霖;通訊方式:henry1chen@.tw 。
2. 本文改編自第一作者之碩士論文,感謝論文之口試委員,以及匿名評審針對本文提供寶貴審查意見與建議;並
感謝科技部補助本研究案的部分經費(計劃編號:NSC103-2410-H-364-001 )
352 教 育 心 理 學 報
原諒一個人容易嗎?尤其是對於曾經深深傷害自己或身邊的人!研究者之一在擔任導師的工
作中,常須扮演律師的角色為學生仲裁各式各樣的衝突與糾紛。對於高年級學生,即使在言語上
對傷害者給予口頭警告或適當的處罰並對受害者給予口頭上的安慰與支持,表面上學生會遵從老
師的處置,實際上心理仍存著疙瘩,私下雙方可能會互相攻訐,甚會採取集體排斥的行為來孤立
對方,讓彼此的怨懟加深擴大。這樣的現象,教育部在過往的施政方針中,明確將品德教育列為
重要發展議題。但對於高年級學童而言,每學期接受品德教育的政令宣導時數最長,為何還是無
法落實於日常的行為態度呢?該如何在高年級的教學活動中深化學生寬恕的美德?在學理上中小
學階段是人格與價值觀塑形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進行情境教育也是最有效(唐淑華,2010 )。
於是研究團隊嘗試以寬恕教育為主題,針對個案國小五年級的學生,設計與寬恕相關的情境教學,
藉由實際的教學、教室觀察、學習記錄和資料的分析,增強學生的同理心,瞭解寬恕教育對學生
的想法與態度是否有更正向的改變。
對於國小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其處在由兒童階段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尷尬年齡,在生理上,部
分的學生正面臨身體上的變化,在心理上,也面臨著心智的成長、情緒的變化、社會的期許以及
同儕間人際關係的調適等的各種考驗。在社會群體性的行為中,追求自我價值、尋求友伴的支持,
課業成就的壓力等種種因素,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複雜化,發生衝突的機會增多,若能在適當
時機給予正向情境教育,透過寬恕的理念引導學生培養寬恕的態度,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穩定情緒,
同時教導學生增進生活適應的能力(許瑋倫,2003 ;謝翠祝,2007 )。本研究以五年级學生為實驗
對象,是根據林維芬(2011 )的研究指出,介於十到十二歲年齡的兒童,大部份都曾和同儕因衝
突而受傷害,這些學生在參與相關課程後都願意去寬恕傷害者。希望透過寬恕的情境教學,讓學
生能應用感同身受的同心,進而學會放下怨懟,減少人際間的衝突,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然而,當失望或挫折來臨時,只有勇敢面對生命中的苦難才有勇氣接受挑戰,只有肯學習用
積極正向的態度去面對責難,才能在黑暗中尋找到生命中的亮點,只有用更寬廣的心接納別人的
錯誤和傷害,才能成為他人心中的活菩薩。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生命在不經意中總是
有失落的一角,我們要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