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答题的技巧初探
诗歌鉴赏答题的技巧初探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题都体现出两个特点:一、切入角度比较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二、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但由于答题不规范,学生容易漏掉一些要点,或对于诗歌本身往往只能“意会”却不能“言传”,导致失分严重。本人在教学中归纳出古诗鉴赏答题三步骤,这三种步骤之间类似总分总的关系。下面就各种题型,逐一分析,仅供参考。
一、诗歌形象类
三步骤:
步骤一: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总;
步骤二: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分;
步骤三: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总。
(一) 人物形象类
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分析:此词上片在时空的交错中,腾挪自如地比照了当年的情豪气雄和今日的落魄潦倒。下片“胡未灭”,说国仇未报;“鬓先秋”,叹此身已老;“泪空流”,诉壮志难伸。篇末,“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不着痕迹地概括了同样的意思,使理想与现实、报国立功的热望和投闲置散的冷遇,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从而揭示了作者悲愤的根由和实质。“心在天山”,又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初心始终不渝。
解答: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总说)。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分说)。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再总说)。
例2: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分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解答: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总说)。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分说)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总说)。
(二)景物形象类
1.景象类
例: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疏箔:用芦苇或竹片编成的帘子,有缝隙可通风,故曰疏箔。钩疏箔,即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分析:本篇写楼上看雨,但是雨尚未到来,已有先声夺人之势。为了看雨,作者预先挂起楼上四面的“疏箔”,于是视野开阔,千山急雨,尽收眼底。“卧着”看雨,说明作者心态的疏放。
解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总说)。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分说)。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劲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再总说)。
2.物象类
例: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分析: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早”字。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迥”字和“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写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不知”和“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解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总说)。“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分说)。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再总说)。
二、语言类
三步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地理《等高线》练习题含答案.doc VIP
- 《力学的发展史》课件.ppt VIP
- 蜗杆传动的特点.PPT VIP
- 软件开发类ISO9001程序文件.doc VIP
- 前景实用英语unit4sportsmanship.ppt VIP
- 辨析 | “八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区别.doc VIP
- 人教版PEP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4-We-love-animals单元作业设计.pdf VIP
- 2025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级复核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报告范文.docx VIP
- 电梯控制基本原理总体介绍.ppt VIP
- (高清版)B-T 19889.2-2022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2部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应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