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高层建筑中水系统逐时供求的关系分析
超高层建筑中水系统逐时供求的关系分析
摘要鉴于现对中水系统计算仍采用常规估算值,本文以建筑逐时用水变化曲线为基础,以回收利用最大量废水为目的,对广州地区一综合楼的中水系统逐时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原水调节水池,中水处理设备及中水水池均具有调节供求关系的能力,三个设施均有上限值,且小于规范的相应数值;也证明应用变化曲线的方法简易且可操作。
关键词中水 超高层建筑 逐时 供求关系
Abstract: because the method of grey water system in building is still based on the estimate, the analysis aims to reclaim most waste water by the grey system in a mix used tall buildings in Guangzhou,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ofiles of water consumption in. From this analysis, the adjustment tank for waste water and grey water system equipment and the adjustment tank for grey water have ability to affect the relation between grey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and have respective limited value, and lit than the values according to code; in addition, the analysis prove the method that based on hourly profile is easy and maneuverability.
Keywords: Grey water; Tall building; Hour by hour; Relation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中图分类号: 中水系统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0 引言
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制约因素,也是我国21 世纪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1]。
要使水资源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除了国家政策、法律在宏观控制外,在科学技术方面大力推进节水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节水技术之一,中水工程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水处理也是我国目前推广的中水技术中最具现实意义、最有效、最容易落实的节水措施[2]。现流行的中水系统计算方法为估算法,这不可避免的出现水池容积较大,设备闲置等问题。所以笔者从原始的方法入手,引用建筑逐时用水占最大时用水量百分比,以广州一综合高档开发楼为研究对象,,通过两种运行模式的水量分析,得出如何合理地回收利用建筑废水,也提出中水设计中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交流。
1 分析计算的前提条件的确定
1.1 超高层建筑常见的中水的运行模式
现在因土地开发紧张,超高层建筑为市场主导建筑类型也不再功能单一,于多种功能集于一体。
如超高层建筑拟采用中水系统,常见的模式有以下两种:
1)收集所有功能区的废水作为原水,处理后再分配至每个功能区,中水处理机房设于地下室;
2)收集高区废水作为原水,处理后供应低区用水,机房处理设于中间设备层。
1.2建筑物概述
本次分析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广州一综合高档开发楼为对象:建筑高度约为280m,分三个区,低区为办公区域(F1~F26);中区为酒店(F28~F40);高区为住宅(F42~F67), F27,F41,F52,F68为避难层。
办公最高日用水量150m3/d,平均时用水量15m3/h,最大时用水量22m3/h。
酒店仅考虑客房部分,该部分最高日用水量90m3/d,平均时用水量4m3/h,最大时用水量10m3/h。
住宅最高日用水量150m3/d,平均时用水量6m3/h,最大时用水量15m3/h。
1.3建筑物分类给水百分率及折减系数的确定
1.3.1根据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3]表3.1.4确定各个功能用水百分比。
表1各类建筑物分项给水百分比
Table1 Percentage of plumbing items in buildings
本次分析,原水收集为淋浴,盥洗及洗衣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