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的含义;虚词“以”的用法,及
有关词 类活用情况。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有感情地复述故
事,背诵课文。
3.沉潜涵泳,体悟作者的谆谆教诲,学习作
者的勤奋好学,自励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初步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掌握
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一.导课示标(5分钟)
1.导入:孟子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苦难中坚持苦读而大有成就的古人的故事就更多了。以买不起灯油为例,凿壁借光的有汉匡衡,囊萤的有晋车胤,映雪的有晋孙康,随月的有南北朝江泌,等等。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板书);2、解题:;关于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
赠序创于唐初,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为推重、赞许、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本文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黄晋等,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订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在当时影响很大。
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4.示标:请看学习目标:(1分钟)
(1)能读准字音,能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2)理解第一段重点词的含义,虚词“以”的用法,及有关词类活用情况。
(3)疏通第一段文意。 ; 二.学生朗读课文:(6分钟)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比谁能发现读错的地方并给以改正。
2.集体订正读音。
3.学生轮流读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且有感情。
4.生齐读课文。;嗜学; 四.译讲课文第一节:(25分)
1.出示自学指导题⑴:
请同学们借助文下注释,译讲课文第一节,不会的,可查工具书自行解决,也可询问老师,15分钟后,比谁译讲正确。
2.学生自由译讲。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嗜 假借 大 弗之怠 走 稍逾约
既加冠 益 患 尝 趋 叩 援疑质理
或 叱咄 礼愈至 俟 虽 卒
3.学生交流
4.学生再译。;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 冰 坚, 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 遍 观
群 书。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 经 叩问。先达德 隆望 尊,门人弟子
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侍(于)左右,
;援 疑 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
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 有所
闻。; 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 四.当堂训练(8分钟)
做练习一(1)(2)
五.课外作业:
做练习一(3),背诵课文第一段。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6分钟)
当堂做课时达标《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8分钟)
二.示标(1分钟)
(1)理解第二段重点词的含义,虚词“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