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坛地区灰飞虱发生动态调查的研究
金坛地区灰飞虱发生动态调查的研究
摘要 随着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流行,灰飞虱已成为金坛地区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2004年以来,对灰飞虱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灰飞虱在金坛地区1年发生6代;2004~2007年发生量逐年增加,带毒率逐年升高;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食源丰富,1代、2代、5代、6代繁殖量极大。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控制技术措施。
关键词 灰飞虱;发生;动态;江苏省金坛市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103-03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是水稻上常见的3种飞虱之一[1,2],为能在本地越冬的虫种。除了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外,还传播病毒病害。多年来由于其发生量小、带毒率低、危害小,并未引起重视。2000以后,由于其发生量逐年增大,带毒率高,引起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暴发,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广泛关注[3]。为了解决水稻条纹叶枯病这一生产难题,我站对灰飞虱的发生动态开展了调查研究。
1灰飞虱的发生期
根据近几年来灯下诱测和田间的调查,灰飞虱在我地的发生情况大致如下:1年发生5~6代,以6代为主。以上年水稻上发生的第6代若虫在稻套麦田留下的稻桩上、麦株、看麦娘根际和土缝中越冬,春季气温回升,2月中下旬越冬若虫开始刺吸小麦、看麦娘的汁液汲取营养,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羽化为越冬代成虫,产卵于小麦、看麦娘及其他禾本科杂草上。4月下旬孵化为1代若虫,为害小麦、禾本科杂草的中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为1代成虫,时值麦收季节,遂大量迁移到水稻秧田和田边杂草上产卵繁殖危害。由于其数量大,带毒率高,刺吸秧苗带毒,移栽后的秧苗至返青分蘖期出现第1显症高峰。2代若虫6月上、中旬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2代若虫、成虫在水稻大田初期危害传毒,水稻在拔节孕穗期会形成第2个发病高峰,此时的水稻已无补偿能力,往往会造成水稻大减产。3代若虫7月上、中旬孵化,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为成虫;4代若虫8月上、中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5代若虫9月上、中旬孵化,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羽化为成虫;6代若虫于10月上、中旬孵化,以第5代迟孵化的和第6代若虫,在水稻收割后直接在小麦田和杂草上越冬。2~4代由于灰飞虱的单独防治和防治其他病虫的兼治,及7~8月高温控制,其发生数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5代若虫、成虫因进入水稻后期,无药剂防治干扰,加之气候适宜,6代的繁殖量加大。
22004年以来水稻后期、麦田越冬代、1代灰飞虱发生动态
2.1历年水稻田第6代灰飞虱动态
据2004~2007年10月中旬调查,我地水稻后期第6代灰飞虱田间平均百穴虫量分别为:2004年4 630.91头;2005年534.4头;2006年694.4头;2007年366.17头。其中2004年虫量最高,我们认为是由于连续多年使用吡虫啉,灰飞虱对吡虫啉已产生极高抗性,2004年虽多次使用吡虫啉,灰飞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2.2越冬代灰飞虱历年发生动态
据历年春季调查(图1),2004年麦田越冬代灰飞虱平均为59.4万头/hm2,幅度30.6~126.0万头/hm2;2005年88.2万头/hm2,幅度76.5~94.5万头/hm2;2006年109.8万头/hm2,幅度22.5~171.0万头/hm2;2007年245.7万头/hm2,幅度123.75~396.00万头/hm2;2008年77.4万头/hm2,幅度9~24万头/hm2。从2004~2007年金坛地区麦田越冬代灰飞虱虫量逐年增加,2008年麦田越冬代虫量有所降低。其主要原因是2007年灰飞虱防治的方法和药种较为科学。
2.3麦田1代灰飞虱历年发生动态
据调查(图2),2004年麦田1代灰飞虱平均为624万头/hm2,幅度502.2~831.6万头/hm2;2005年771万头/hm2,幅度391.5~1 075.5万头/hm2;2006年724.5万头/hm2,幅度561.6~896.4万头/hm2;2007年1 428万头/hm2,幅度802.8~2 586.6万头/hm2。麦田越冬代灰飞虱虫量大,每年春季气候适宜,1代繁殖量更大。
2.4越冬代灰飞虱历年带毒率动态
1985年,我地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为1.7%。2000年,我地麦田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已达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的指标,之后,带毒率迅速增长,到2004年已显著高于12%病害流行指标的2倍以上。2000年,据江苏省农科院测定,我地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为14%;2005年春季测定,越冬代灰飞虱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证据学全套课件.pptx VIP
- GB 50650-2011(2022年版)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docx VIP
- 新时期山西省总规改革的探索与实践.pdf VIP
-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分班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残疾儿童康复评估报告2025.docx
- 03D201-4 10kV及以下变压器室布置及变配电所常用设备构件安装.pdf VIP
- 新常态下高校工程审计范围及审计依据风险和解决措施.pdf VIP
- HJ 1093-2020 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最新解读.pdf VIP
- 探索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pdf VIP
- 智能温控调速电风扇毕业设计答辩╱格式.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