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鹰狮”的前辈
JAS.39代表着萨伯公司在战斗机研制方面的最新水平,但是不应该忘记,任何技术和装备的发展都是有继承性的,在“鹰狮”出现之前,萨伯公司在早期阶段也经历过蹒跚学步的过程,从仿制生产开始,到尝试自行研制。特别是进入喷气时代后,萨伯公司先后研制了Saab-29“飞行酒桶”、Saab-32“矛”、Saab-35“龙”和Saab-37“雷”等型号的战斗机,它们都是“鹰狮”的前辈,每一个型号都是一个技术上的提升和里程碑,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尝试与探索、实践与发展的基础上,萨伯公司终于具备了打造世界一流战斗机的实力,并不断延伸扩展一
第一个里程碑:
saab-29“飞行酒桶”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刚刚成立不久的萨伯公司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主要以仿制生产为主,缺乏必要的自主技术研发能力。瑞典政府不愿看到萨伯公司只能局限于仿制生产的技术层次上,希望通过瑞典空军的新型作战飞机项目来扶持本国军用航空工业的新生力量。于是,萨伯公司在1939年收购了ASJA公司,不仅顺理成章地接手了两个研制项目,后来命名为Saab―17和Saab-18飞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很快地掌握了全金属飞机的制造技术。从此,瑞典航空工业形成了以萨伯公司为核心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萨伯公司根据瑞典空军的需要,开始研制Saab-21截击机,重点考虑增强飞机的战斗力和飞行员的生存率。别出心裁地将发动机和螺旋桨设计在座舱的后面,后部仍然保留双尾撑风格,很好地解决了气动布局与技术要求之间的矛盾。1943年7月13日,Saab-21原型机成功首飞,瑞典空军将其编号为J-21截击机。后来在Saab-2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装喷气式发动机的尝试,改装两台“丑妖”发动机的飞机军方命名为J-21R(R代表反作用,即喷气)。
自1945年起,萨伯公司开始尝试自行设计喷气式战斗机,早期设计的所有新方案都有一个明显特点,依然沿用双尾撑设计,多数无果而终。直到Saab-29的出现,证明萨伯公司在喷气式飞机的研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萨伯公司在喷气式战斗机发展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Saab-29是萨伯公司全新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研制初期也走过弯路。起初的设计方案仍然是一种平直翼飞机。经过风洞试验后证明不行。后来,萨伯公司及时借鉴了1945年后期的德国福克斯?沃尔夫公司在后掠翼方面的研究成果,将Saab-29修改成后掠翼与三角形尾翼设计。所以,Saab-29在外表上,与福克斯?沃尔夫公司的T-183有很多相同之处。
1948年9月1日,Saab-29原型机实现首飞。它吸取了当时最新的设计理念,不仅是西欧的第一架后掠翼战斗机,而且成为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战斗机,也是当时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飞机之一,最大速度达到1035千米/小时,先后在1954和1955年创下了两项飞行速度世界纪录。
在装备部队后,Saab-29战斗机得到了飞行员的好评。由于该机性能先进,且机身短粗,飞行员们都称其为“飞行酒桶”。此后,Saab-29战斗机先后发展了6个型别,总共生产了665架。从D型开始,该机采用了机翼前缘锯齿和发动机加力燃烧室,进步改善了跨声速性能。
第二个里程碑:saab-32“矛”
Saab-29战斗机的问世,标志着萨伯公司已经及时跟上了世界喷气时代的技术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功能单一的不足,只能执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因此,瑞典空军对于专门承担对地、对海攻击任务的攻击机需求正在与日俱增。早在1946年,瑞典航空委员会就与萨伯公司共同讨论有关替代瑞典空军B-18B轰炸机的后继机发展事宜,希望在一年时间里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为研制Saab-32“矛”式战斗机作装备。
为此,萨伯公司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即代号为1100系列项目。其中包括最早提出的双座的飞翼式轰炸机方案,在翼根处安装两台“鬼怪”式发动机。但经过论证后发现这一方案缺乏可靠性,特别是当时采用类似这种非常规布局设计的诺斯罗普公司的飞翼验证机频频发生事故,最终放弃了这一设计方案。1948年1月提出的“翼尖喷气”方案,因存在稳定性问题而被束之高阁。这一年的夏天,提出的具有部分空战能力的双座攻击机方案,最大飞行速度MO.9,也是遭遇到“鬼怪”式发动机推力明显不足的瓶颈,一直停滞不前。经过比较和淘汰,最终剩下代号为1119的方案得到了公司的青睐。该方案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位置较高的后掠翼,以便给内部武器舱和火箭发射筒的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4门机炮位于双座驾驶舱的下方,由相对简单、小型的机身两侧进气道来满足发动机所需的空气流量。但是,由于“鬼怪”离心式发动机的直径较大,1119方寨的总体构型过于庞大,直接导致气动性能存在着先天不足。此时,萨伯公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