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口县地质灾害分析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城口县地质灾害分析的研究

重庆市城口县地质灾害分析的研究   摘要:重庆市城口县位于重庆市北东角城口是一个山地城市,大规模的建设,给城口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城口的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如滑坡、泥石流等。如2010年7月,重庆城口县庙坝滑坡导致形成堰塞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本文基于数年来对城口县地质灾害的排查统计,对城口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规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对城口县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城口 地质灾害 特征 规律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1.城口县地质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   城口县地处重庆市北东角,东邻湖北省镇平县,西连四川省万源市、宣汉县,北与陕西紫阳县交界,南于重庆开县,巫溪接壤,县域东西宽95km,南北长65km,幅员面积3282平方公里。   1.2气象、水文   1.2.1气象   城口县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秋雨量充沛,春季云雾多,温度大,日照少,具有明显垂直分带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3.8°,最高气温38.9°,最低气温-13.2°,县域内高中山区冬、春季节常有降雪。   县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为1245.5mm,年最大降水量2012.9mm,年最小降水量为827.3mm,月最大降水量为700mm,月最小降水量为0mm,日最大暴雨强度523.3mm,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分配极不均匀。降雨量时间上分配呈不均匀的特点,是山体产生突发失稳、破坏变形的主要原因,降雨起到主导诱发作用。   1.2.2水文   城口县地表水系发育,河流密布,北部为汉水流域的任河水系,南部为嘉陵江流域的前河水系,任河境内长约128km,从东西向流经东安、高望、修齐、龙田、巴山等乡镇经万源、陕西进入汉水。前河从东南端起源,经明中、桃园,蓼子、明通,在西南出境进入宣汉县。城口还有两条河流直接流出县域内,一条为发源于白芷山的中河,它流经双河乡,在西北出境。另一条为后裕河,它直接从万源境内的大竹河区注入任河。   表.1 城口县次一级支流河流要素表   河流名称 区内长度(km) 集水面积(km2)   任河 337.65 774.03   中河 60.5 120.4   后裕河 23.5 245   各江河一年内径流分配不均,大部集中于5~9月,枯洪季水位涨落产生的动水压力,对岸坡侵蚀影响显著。   1.3地形地貌   城口县具有山高坡陡,深切河谷,地势崎岖,整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最高点在东南角的光头山,高程2658m,最低点在北西角的岔溪口,高程446m,山区地势高差约300m~1000m。   根据区域地貌的形成、发展历史,地貌形态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特征进行划分,城口县具有构造剥蚀~溶蚀、构造剥蚀、堆积~侵蚀等多种地貌成因类型及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等多种地貌形态。   1.4地层岩性   城口县内由新到老分布有第四系(Q4),三叠系(T)、二叠系(P)、志留系(S)、奥陶系(O)、寒武系(ε)、震旦系(Z)地层现分布如下:   (1)第四系(Q4)   1、残坡积层(Q4el+dl):岩性为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块碎石组成,岩性为炭酸岩和碎屑岩,遍及山区小于30°的斜坡,厚0~5m。   2、崩坡积层(Q4col+dl):   岩性为块碎石,块石大小从0.1~10 m不等,母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分布于陡崖底部的斜坡或平台上,厚0~10 m。   3、滑坡堆积层(Q4del):岩性为粘性土、粉土、砂土、块碎石土。母岩的时代,成因可包括其它所有地层。厚0~30 m。   4、泥(水)石流堆积层(Q4sof):岩性为块碎石、土母岩的时代因成因较复杂,可包括其他所有地层。分布于泥(水)石流沟口或沟内。厚0~10m   5、冲洪积层(Q4al+pl):岩性为卵砾石土、砂土、粉土和粘质土。母岩的时代成因复杂。主要分布在任河和前河河床沟谷地带,由于河流发源不远,卵砾石磨圆度差,分选性差,含粘质土少,厚0~10m。   (2)三叠系(T)   1.飞仙关组(T1f):上部为厚层灰岩、鲕状灰岩石及白云岩,局部其上盖有紫红色页状泥质白云岩。中下部为薄层状灰岩、泥质状灰岩及厚层状鲕灰岩。底部常见黄绿色砂质页岩,厚251~656m,主要分布于沿河~庙坝~蓼子口一线。   2.嘉陵江组(T1j):共分四个岩性阶段。二、四段为块状角砾岩、白云岩为主夹灰岩,产石膏和卤水。一、三段为薄至中层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夹泥灰岩、页岩。该组厚92 ~538m,主要分布在中溪~蓼子~燕麦一线。   (3)二叠系(P)   1.下统(P1)分为粱山组(P1l)、栖霞组(P1q)和茅口组(P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