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的真与奇_许苏民》.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从明代正德年间男耕女织的田园牧歌 ,到嘉靖年间的 “商贾 既多 ,贸 易纷 纭 ”,再 到 万历年 间 的“金令 司天 ,钱 神卓地 ”,中 国 社会 的经济基础悄然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 。适应这一转变 的过 程 ,明王朝实行了一系列有限的改革政策 ,包括变劳役为 “以银 代差 ”的匠籍制度改革 ,变实物赋税和力役之征为货 币赋税 的 “一条鞭法 ”等等 ,在客观上都起着促进 商 品经济发展 的作用;而 冲破 “片板不许下海 ”之祖宗定制的开放海禁政策 ,则使中国商 人在与西方殖 民者争夺西太平洋贸易制海权 的斗争 中 占有 了明 显 的优势 。 这是一个 富于新兴气象 的时期 。然而 ,明王朝最终还是在 农 民战争和游牧 民族 的进军 中灭亡 了,长江 中下游和沿海商 品 经济发展的成就也被毁于一旦 ,中国社会一下子倒退 了 年 。 究竟是什么原 因导致 了农 民战争和满清 的入主 ?总结 明王朝灭 亡 的历史教训 ,不能不对 晚明中国社会 的一些深层次 的矛盾作 一番认真 的探索和分析 。 黄宗羲在 《明夷待访录 》中高呼:“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 已 矣 ”他 指斥皇帝“以天下之利尽 归于 己”,“敲剥天 下之骨髓 ,离 散 天下之子 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 当然 ,曰 此我产业之花 第 2 页 息也 ,,似乎传统社会 的矛盾是君主一人与天下之人 的矛盾 。 这一说法虽有反对君主专制的积极意义,但认真说起来 ,却并不 完全合乎事实 。美籍华裔学者黄仁宇先生在 《万历十五年》一书 中揭示 了以下事实: 十六世纪末,全 国田赋额最重的为南直隶苏州府,约 占 农村收入 的百分之二十 。此外各府县一般都在百分之十 以 下,其中又有轻重的不同,山东曹县全县的赋役约 占农村收 入的百分之九,去苏州不远的溧阳县,情形就更为奇怪,约 在百分之一至五之间。而 以此例而言,与此 同时的 日本大 名政权,税额 占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事实上 ,在 晚明时期,为皇帝所支配 的国库收入仅 占国民收 入的百分之十左右 。这笔收入 ,要包括政府的行政开支、军费开 支、水利开支、赈灾救济开支、国子监的教育经费开支 以及宫廷 日用开支等等 ,宫廷开支亦仅 占国民收入 的百分之一左右 。这 当然不是说皇帝不贪婪 ,但像万历皇帝那样超越政府权力,直接 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去为他聚敛私人财富 ,也只是激起 了城市 市 民的反抗 ,没有酿到爆发大规模农 民起义 的地步 。以晚明的 情形而言,根本就说不上是皇帝一人就逼得 中西部 的农 民非起 来造反不可 的地步 。李 自成撤离北京的时候 ,发现皇库 钥如 故 ,其“旧有 镇 库 金积 年 不用 者三 千 七 百万锭 ,锭 皆五 百(十 两 ,镌有 永乐 字 ” ,这是 明初永 乐皇帝 留下 的皇家财产 ,不是 晚明的几位帝王聚敛来 的。 如果说 国库收入仅 占国民收入 的百分之十左右 的话 ,那么, 国民收入 的百分之七十 、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到哪里去 了呢 ? 是谁真正在 “敲剥天下之骨髓”、逼得善 良而安分的人民实在活 不下去而不得不起来造反 呢 ? 第 3 页 李 自成在其 《登极诏》中说:“君非甚暗,孤立而 蔽恒 多;臣 尽行私 ,比党而公忠绝少 。” 李 自成显然不愿 更 多地 责备那 并 不算腐败 昏庸的崇祯皇帝,这不是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而是他 确信君非亡 国之君,而臣皆亡国之臣,明王朝覆灭的罪责应归于 “臣尽行私 ”。 崇祯皇帝的 《罪 己诏 》,名为罪 己,实为罪 臣;所谓罪 己,不过 是说他作为皇帝 ,应对他 的臣子 的一切罪恶负总责。对于臣尽 行私 ,他说得极为透彻明白:

文档评论(0)

七七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