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割手密种质资源地考察与收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生割手密种质资源地考察与收集

野生割手密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收集-农学论文 野生割手密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收集 张 瑜1,2,鄢家俊1,白史且1,2,彭 燕2,刀志学1,张建波1,3,张 劲1,张昌兵1 (1.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 611731;2.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四川 雅安 625014;3.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贵阳550006) 摘要:为丰富我国甘蔗(Saccharum L.)育种基因资源库和发掘新型能源植物,对我国野生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与收集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考察采用居群采集法,涉及我国7省71县,涵盖了我国野生割手密分布的大部分区域,共收集到33个居群、304份野生割手密材料,并对割手密野生状态下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野生割手密在我国东经101°11′02″~111°02′29″、北纬18°33′47″~34°09′32″、海拔-11~2 155 m范围内都有分布;与其近缘种相比较,割手密生境丰富,野生状态下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具有干旱、湿生环境的良好适应性,株高出现了1~4 m不等的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研究与利用将有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 :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种质资源;考察;收集 中图分类号:S566.1;S5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2-0377-05 DOI:10.14088/j.cnki.issn 0439-8114.2015.02.030 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又名甜根子草,即甘蔗细茎野生种,是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属(Saccharum L.)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分蘖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是甘蔗属野生种质资源中用于甘蔗杂交育种最早且最有价值的种质资源[1],早在一个世纪前,Jesweit发现的名为Kassoer的甘蔗即为一个热带种(Saccharum officinartm L.)与割手密的天然杂交种[2],其对萎缩病与嵌纹病免疫的强大根系便遗传自割手密,该材料的发现为1885~1895年印度尼西亚肆虐的甘蔗萎缩病带来了希望;历史上甘蔗育种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与印度广大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原因就与割手密与印度种(Saccharum baraeri Jes.)先后导入热带种后而创造了富有成效的育种方法有关,当时育成了一系列POJ与CO等优良商用品种,并为有性杂交育种创造了许多优良亲本[3];中国海南省甘蔗育种场通过种属间杂交,也获得了一批割手密的优良后代,并在甘蔗育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割手密因其生物量大、抗逆性强、高光合效率而成为一种新兴的能源植物,进而在近几年受到了广泛关注。常丹[5]的研究发现,与世界公认的能源草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相比,割手密具有较高的生物质能转化潜力;印度的Chandel等[6]认为,割手密生长速度快、经济投入少,是生产燃料乙醇的理想能源植物,并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 植物种质资源是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各国甘蔗界对割手密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非常重视。印度于1948~1957年便成立名为S.E.S.的割手密考察队,对割手密及其近缘种进行了多次考察与收集,共收集到500多份无性系材料[7]。中国的何顺长等[8]于1982~1993年收集了144份割手密无性系材料;刘洋等[9]于2011年在海南省采集到26份割手密及其他甘蔗属的野生资源。由于割手密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收集无性系的工作量很大,所以前期的收集以一个居群收集一个无性系的方式为主,这样的收集方式降低了收集的难度,但是易遗漏该居群内优良的材料,同时在研究割手密遗传多样性时缺乏该居群的代表性,也无法完成割手密遗传结构的研究,所以局限性比较明显。而利用居群收集的方式能有效地避免以上问题[10],但目前采用居群收集法收集割手密资源的报道仅见常丹等[11]对四川省种质资源的收集,而这种收集方法已经广泛运用在割手密近缘种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12-14]、芒[15]、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Labnll.)Warb.][16]等物种上。为此,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将割手密资源收集的范围扩大到国内若干个省,初步考察了我国野生割手密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态适应性,旨在摸清我国野生割手密的生长状况及地理分布规律;同时利用居群收集法对考察地割手密的种质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收集保存,以期为割手密的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