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沃霉素植生链霉菌发酵培养基地优化.docVIP

诺沃霉素植生链霉菌发酵培养基地优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诺沃霉素植生链霉菌发酵培养基地优化

诺沃霉素植生链霉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农学论文 诺沃霉素植生链霉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丁璟剑,万中义,方 伟,彭冬麟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生物农药研究分中心,武汉 430064) 摘要: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中的成分及其含量,提高诺沃霉素有效组分的产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目标产物的峰面积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最佳碳源及氮源。使用正交试验等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4.0%,酵母浸粉0.5%,豆粕1.0%,磷酸氢二钾0.035%,碳酸钙0.05%,豆油0.1%。相关发酵条件为pH 7.0,种龄96 h,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120 h。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目标产物产量比对照培养基提高了657%。 关键词 :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诺沃霉素;发酵条件 中图分类号:Q9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6-392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6.024 收稿日期:2015-04-15 基金项目: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14-620-008-00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竞争性计划项目(2014jzxjh04) 作者简介:丁璟剑(1990-),男,湖北武汉人,学士,主要从事生物农药发酵工艺研究,(电话)13545171767(电子信箱)djjgo1990@163.com; 通信作者,万中义,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用抗生素研究,(电话)13971062176(电子信箱)wanzhongyi1964@126.com。 随着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利用率低、难降解、污染范围广、选择性不高、害虫产生抗药性、危害人类健康等。因此,生物农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高、环境相容性好、对天敌较安全、不容易产生抗性、生产工艺比较简单等优点[2]。 根据来源,生物农药可分为植物源、微生物源等,农用抗生素是源于微生物的一类具有明确化学结构、明确活性的天然产物[3]。在中国农用抗生素属于生物化学农药,它具有生物农药环境相容性好的优点,也有化学农药活性明确、使用效果好的优点,因而是现在和将来最受欢迎的生物农药种类。 诺沃霉素(Novonestmycin)是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的32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4],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该抗生素对很多植物病原真菌如黄瓜棒孢菌、芒果褐斑病菌、立枯丝核菌等具有很强的活性,活性强度(最低抑菌浓度MIC)超过多烯类抗生素、放线菌酮,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提高产生菌发酵水平,对于其工业化生产是十分重要的。试验着重研究其摇瓶培养基的优化。 培养基是用来供抗生素产生菌生长、繁殖、代谢合成抗生素的,是按一定比例组成的营养物质。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合适与否,对产生菌的生长、发育、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提取工艺、产品质量及成本[5]。因此根据菌种特点探索出最适合其生长、并有较高目标产物产量的培养基是发酵技术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也为将来的工业化生产做准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植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phytohabitans)HBERC-20821,由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分离保存。 1.1.2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ISP-2培养基。采用18 mm×180 mm玻璃试管,每管装琼脂培养基8~10 mL。 种子培养基(g/L):甘露醇20;大豆蛋白胨10;磷酸氢二钾0.35;碳酸钙0.5;豆油1; pH 7.0。采用500 mL带档板三角瓶,每瓶装培养基100 mL,121 ℃灭菌30 min。 对照发酵培养基(g/L):同种子培养基。 1.1.3 试验仪器 大振幅摇床SPH-3222(上海世平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GL21M(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996二极管阵列式检测器);自动发酵罐BIOTECH-20-200JS(上海保兴生物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天平JY6002电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E-2000(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2 试验方法 1.2.1 菌株的摇瓶发酵 在无菌条件下,从斜面取8~10 mm的菌饼转移至种子摇瓶中,在28 ℃,150 r/min旋转式摇床上,振荡培养96 h,然后按10%(V/V)的接种量转接至发酵培养基中,将培养基置于28 ℃、15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