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工文化报》创新做法的几点思考.doc

关于《民工文化报》创新做法的几点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民工文化报》创新做法的几点思考.doc

关于《民工文化报》创新做法的几点思考 2012年5月7日,由衢州市文化馆主办都的《民 工文化报》被文化部评为2012年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 项目,浙江省获得该称号的项目仅四个。这是该刊继 2011年被省宣传部评为设省级创新刊物、2012年四月 被衢州市委、市政府评为“衢州市十佳文化建设示范 点”之后获得的又一荣誉。2014年,在文化部召开的 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交流会上,《民工文化报》 作为衢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亮点,又受到与会 者的好评。 《民工文化报》创办于2009年7月28日,由衢 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管,衢州市文化馆主办。 是我国第一份报纸形式的关爱农民工精神生活的刊物。 创刊以来,由于它的创新性,曾受到《浙江文化月刊》、 《浙江公共文化》、《钱江晚报》、《衢州晚报》的多次 报道。 该报秉承“打造民工文化驿站,共建和谐美好家 园”的创办宗旨,在开办五年来,受到广大民工朋友 的欢迎,在全市,乃至周边市县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 反响。而且,《民工文化报》的创办在推进“文化低保” 工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民工基本文化 权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办报背景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民工走进城市,并在城 市当中形成了一个有着特殊文化需求的社会群体,文 化服务于民工、打造民工文化品牌理应成为公共文化 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 对民工群体的生存状态非常关注,在医疗、教育、培 训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民生保障措施。 但是,民工群体享受免费公共文化服务仍然不足, 迫切需要更多样的服务手段、更常态服务方式、更全 方位的服务内容来满足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衢 州市文化馆作为政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 基于上述思考,利用自身具有文学、摄影、音乐等方 面的人才优势,将民工文化纳入文化馆幵展群众文化 服务工作的视野,在组织开展“指导、辅导、研宄” 民工文化方面先行一步。经过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开 展调查研究,目前全市约有六万名建筑民工,由于这 些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可以利用建筑业行业协 会系建筑业民工的“娘家”优势,得到该协会组稿、 通联、发行等方面的支持,于是,满足民工读报需求 的在我国还属于新鲜事物的《民工文化报》应运而生。 二、 办报团队的组成 要创办一张报纸,得需要编辑、采访、美术、摄 影、文史、校队等各方面的人才。而我市的文化系统 中,这样的人才为数不少。要办报,主要是需要将各 部门、各馆、各类的人才联系、团结起来,使他们自 觉自愿地加入到报纸的采编工作队伍中来,为此,《民 工文化报》的第一任主编侯英杰通过集中开会、积极 动员的方式,责任编辑毛芦芦通过上门拜访、亲密谈 心的方式,把我这个摄影干部和美术干部莫晓卫、文 史专家王学莉、非遗专家陈啸等都动员来加入到《民 工文化报》的采编队伍中来,并到各县馆去挖掘人才, 把衢江文化馆具有多年办报经验和摄影采访经验的雷 文伟、开化馆的著名诗人赖飞明(笔名赖子)、江山馆 的民研干部徐波都动员来,加入到了《民工文化报》 的业余采编者队伍。为了把好质量关,本报还兼职外 聘了《衢州晚报》的著名编辑陈炜,做本报的总校队, 为本报的文字把关。 三、 基本做法和成效 《民工文化报》为对开四版小报,具有通俗、简 便、快捷的特点,与民工这一群体的文化水平、工作 和生活状态相适应。自创办以来,本着关注民工生活, 反映民工心声,增强民工法律和维权意识,提高安全 生产技能,展示民工才艺,满足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 办报精神,在版式的设计、版面的安排和稿件的采用 上,都力求做到思想性与实用性并重、典型性与生活 性并重、趣味性与互动性并重的统一,以尽力使该报 成为民工朋友愿读、爱读、读过能留下深刻印象并有 益于他们身心的报纸。 (一)思想性与实用性并重 《民工文化报》涉及民工工作、生活的热点、难 点问题不少,但该报坚持以民工为办报主体,坚持正 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典型引路,不 揭黑、不曝光,关注民工“大文化”现象,力图通过 正面宣传报道,给处境艰难的民工以“信心、希望、 阳光”。 实用性是该报的办报重点。二版的固定栏目《八 面来风》汇集民工关心的本地及外地的一些相关信息, 它就像一扇窗口,增强了衢州民工彼此的联系、衢州 民工和外界的联系;而同一版的固定栏目《招聘信息》 则为民工提供择业服务,很多民工朋友都通过这个栏 目找到了工作,该栏目也成为〈〈民工文化报〉〉的一 个品牌栏目。 (二)典型性与生活性并重 2011年该报出版了两个引人注目的专刊__ “最 美爷爷”占祖忆舍己救人专刊,“最美教师”陈霞、姜 文、江忠红救人先进事迹专刊,在广大民工朋友中引 起强烈反响。2012年在二版头条栏目推出的一系列典 型人物通讯报道。 该报在头版推出固定栏目《人物》,报道一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