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军瓦解原因初析
东北军瓦解原因初析
[内容提要] 东北军作为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的地方军事力量,由张作霖创建的奉军发展而来,以东北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曾经3次入关,一度掌握北京政权。张学良东北易帜后,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仅次于蒋介石中央军的军事力量,然而在西安事变后却土崩瓦解。从东北军发展到衰落的过程,试对“东北军瓦解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 键 词]东北军;张学良;东北易帜
东北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他是由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创建并发展起来的,其前身是军阀时期的奉军,这支独特的地方力量以东三省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在北洋政府时期曾经三次入关。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东北边防军正式诞生,结束了奉军和奉系军阀的旧时代,同时标志着东北军通俗称呼的正式出现。[1]当时东北军实力雄厚,“拥兵30万,而且兵种齐全,所有军队改编为国防军和省防军”。[2] 东北海军实力强大,“至1928年7月,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7艘约32 200吨,占全国舰只的76.7%。东北海军官兵有3 300人,占全国海军的61%” [3]东北空军实力也不容小视,“至1928年底,拥有5个航空大队,共有飞机250架―300架。” [4] 此外东北还拥有全国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以及专门培养军官的东北讲武堂。东北军编制完整,装备齐全,薪饷优厚,成为仅次于蒋介石中央军的中国第二号军事力量。就是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却在西安事变后土崩瓦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本文试图通过对东北军特定历史环境和内部发展过程的梳理,来探析东北军瓦解的原因。
一、“九一八事变”对东北军的影响
东北军的发展与强大同东北广阔的土地是分不开的,20世纪最初的10年,中国东北地区发展迅速,东北大豆的生产和出口更加强了这种结合,诞生了国际商品“满洲大豆”。东北的重工业更居全国之首,其中以铁路最为突出,除了苏联的中东铁路和日本南满铁路外,东北地方当局又自建了一些铁路,特别是1928年张学良掌握政权以后,积极投资自办铁路,与商民共投资建成了9 条主要铁路,营业里程共计1 469.52 公里。铁路为东北大豆的输出提供了交通的主干线,促进了东北经济的发展。东北的铁路和大豆经济构筑了东北经济的基础。东北军以东北强大的经济力量为后盾,发展壮大起来,并雄冠全国。
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三省,使东北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不抵抗政策”的实行,使东北军背负丧权辱国的骂名,东北沦陷,热河失守等一系列的事件,使东北军原有的形象和地位受到很大的损害。东北军撤到关内以后,失去了自己的大本营,流落异乡,寄人篱下,处处受歧视,变成了一支即不算军阀也不算中央军的特殊的政治军事团体。可见“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是东北军最后瓦解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蒋介石对东北军的削弱打击
蒋介石是独裁者,在九一八事变前其中央集权的地位就已确立。然而,就其统治而言并不稳定,缺乏中央向心力。国民党内部斗争激烈,屡次爆发倒蒋风波,在张学良东北军的帮助下才削平各路军阀。然而,蒋介石不能容忍在他面前出现一支强大的足以威胁其统治的力量―东北军。早在东北易帜前张学良就称:“余之愿与国民政府合作者,盖欲完成中国统一,实行分治合作,以实现东三省经济和平故也。”[5]东北各省官员名义上是中央任免,实际上取决于东北当局之手,中央只是补行任免手续而已。正如蒋介石所说:东北在“九一八事变”以前名义上归属于中央政府,而军权、财权、政权俨然独立,至少可以说非革命势力范围以内之地。”[6]如此局面是蒋介石难以容忍的,因此从东北易帜之后,蒋介石便不择手段开始削弱瓦解东北军。
1929年中苏之间爆发了“中东路事件”,并发生了武装冲突, 东北军损失惨重。诚然这次事件爆发与东北地方当局错误估计当时中苏之间的形势有关,但与蒋介石的怂恿和鼓动是分不开的。事件开始时蒋介石对东北方面搜查苏领馆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决以强硬对苏俄”。[7]他同时强调,“纵使万一中苏开战,中央也可出手相助,出兵10 万,拨几百万元军费不成问题”。[8]然而,当苏联政府与东北地方当局发生武装冲突时。蒋介石只在口头上不断表示给张学良以大力支持。但实际上只有“1929年11月3日接济东北军200万元而已,并未派一兵一卒出兵东北。” [9]张学良对此深为不满,他说:“南京只管叫我们打,什么也不管,打既然不行,就讲和吧,可南京又不叫我管和的事,这简直是整我们呀!” [10]中东路事件对东北军的实力削弱很大。据北宁路局局长高纪毅对记者称,自中东路事件爆发至此役,东北公私损失已超过 5 000 万元。仅10―11月间,苏军俘虏的中方中高级军官就有1 334 人,初级军官3 09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