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DNA损伤和修复.ppt

基因突变DNA损伤和修复.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因突变DNA损伤和修复

0. 基因突变的定义 1. 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效应 2. 人工诱发的基因突变 3. 自发的基因突变 3. 动态突变 5. DNA损伤生物体的修复机制 6. 基因突变的检出 1. 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效应 1. 1 基因突变的类型 1. 2 基因突变的分子效应 1. 3 可逆突变的遗传效应 由密码的简并性(code degeneracy)造成 , 一种密码子发生了突变, 但编码的氨基酸不变。 如 GAU(天冬氨酸) GAC (天冬氨酸), 结果: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发生改变 有义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 如 UUG (亮氨酸)→UAG,UAA, UGA 突变的结果: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核功能发生改变 DNA 分子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使密码组(读框)发生改变的现象叫移码突变; 突变的结果: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回复到野生型原来的 DNA 序列, 如 ATG → ACG →ATG. 原位回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回复突变,但很少发生。 原位回复突变最终只产生一种基因型和一种表型 野生型 第一点突变 A T AA C G A G AA C G 突变型 基因内错义抑制回复突变 基因间抑制回复突变 抑制突变(第二点突变)发生在其它基因之中, 而不是已发生突变的基因之内。包括: 无义抑制突变(nonsense suppressor mutation) 错义抑制突变(missense suppressor mutation) 移码抑制突变(frameshift suppressor mutation) 无义抑制的特征 通过无义抑制突变插入的氨基酸,如果与无义突变前的氨基酸相同 → 合成的多肽完全与野生型的相同, 有完全的功能; 插入的氨基酸为可接受氨基酸 →合成的多肽有部分野生型活性; 插入的氨基酸为非可接受氨基酸→合成的多肽则可能完全无活性。 某无义抑制tRNA与某无义密码子的结合, 并不影响它与应该结合的有义密码子结合. 原因:1)密码子有简并现象; 2)细胞内每种tRNA有许多拷贝. 无义抑制tRNA 存在时,蛋白质合成释放因子(RF)与无义抑制tRNA 可竞争性地与终止密码子结合, 如果RF处于优势, RF与终止密码子结合, 使蛋白质合成正常终止. 释放因子有 RF1、 RF2 、RF3. RF1 识别 终止密码 UAA 和 UAG; RF2 识别 终止密码 UGA 和 UAA; RF3 激活 RF1和 RF2 的活性 mRNA内有时存在双重终止密码子, 如UAG (琥珀)…UAA(赭石), 如果两终止密码子相距不远, 蛋白质合成即使不在UAG处终止,必然在UAA处终止。 各抑制tRNA抑制效率不同。琥珀抑制tRNA的抑制效率约为50%; 赭石抑制tRNA的抑制效率很低,只有1-5%;二者双重抑制效率为 0.5-2.5% (1%×50%~ 5%×50%). 基因内移码突变抑制突变回复 2. 人工诱发的基因突变 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产生的突变叫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 可诱发基因突变的物质叫诱变剂(mutagen), 诱变剂通常有致癌作用, 所以也叫致癌剂(carcinogen)。 如甲基磺酸乙酯(EMS)可使鸟嘌呤(G)的 N 位乙基化,使鸟嘌呤成为 7-乙基鸟嘌呤(m G),使之不能和胞嘧啶(C)配对, 而和胸腺嘧啶(T)配对,产生G┇C→ T∶A 转换. 嵌合剂种类: 吖啶橙 (acridine organge),荧光染色剂,可使DNA特异染色。 原黄素(proflavine) 黄素(acrilavine)等 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 UV): 诱发相邻的两个嘧啶碱基形成二聚体光生成物 如胸腺嘧啶二聚体(T T), 胸腺嘧啶二聚体可在同一单链, 或两条单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碱之间形成。 紫外线还可引起缺失, 重复和移码突变. 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等, 因能量高, 能引起被照射物质中原子的电离(形成离子), 故称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造成染色体“断裂”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