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远不要相信自己是最独特那一个——《新京报》记者胡涵访谈
永远不要相信自己是最独特的那一个——《新京报》记者胡涵访谈-新闻学
永远不要相信自己是最独特的那一个——《新京报》记者胡涵访谈
张志安毛思璐
口个人简介
胡涵,1989年2月出生,201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年7月入职《新京报》,先后供职社会新闻部和深度报道部。2014年3月调入深度报道部人物工作室。主要作品包括调查报道《刘迎霞:走上层路线的美女富豪》《铁腕书记仇和造城背后的寻租缝隙》,特稿《寿光大火:折翼火海的打工候鸟》《龙卷风下的东方之星号》,专访《对话姚明:改变世界的是精神,不是肌肉》《帕尔哈提对谈库尔班江:拿掉新疆我们是相同的》等。
口访谈实录
『做新闻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对不坏的选择』
张志安、毛思璐(以下简称“张&毛”):大学期间,你每周都会准时买一份《南方周末》,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新闻有兴趣的?
胡涵(以下简称胡):其实我一直对新闻没有太多兴趣,有那么点感觉是我读大二时,南京要把一条叫汉口西路的路拓宽,而那条路上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三个大学的民国校区,会破坏一些民国校园,引发了
作者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毛思璐,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1)本文系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从业者”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7000-3281301。三所学校师生的抗议。当时《南方周末》记者鞠靖写了一篇报道,标题我记得特别清楚叫《要大学,还是要大路》,一篇报道之后,这个项目就直接被叫停了。我当时就觉得,《南方周末》好牛逼啊,那么多教授和同学抗议都不顶用,结果媒体一篇报道就可以了,开始对新闻有那么点好感。
张&毛:既然你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新闻,甚至有些抵触,为什么大学填志愿会选择新闻这个专业呢?
胡:是我爸妈给我填的(笑)。以前读书时,我文科成绩比较好,南师大的新闻系当时在江苏省内很有名,学校和专业都是他们选的。
虽然学的是新闻专业,但我读书时对这个行业几乎没有什么接触,新闻专业的课程也不认真听。相反,我喜欢去听社会学、哲学这些课程,和媒体唯一的接触应该就是实习,大三的暑假我去了《南方周末》实习。
张&毛:通过媒体实习,你对这个行业的认识有何变化?
胡:主要是两方面吧。我实习期间跟的老师是鞠靖,他是一个成熟的老记者,他的生存状态给了我一个现在看来比较“错误”的暗示,让我觉得,哇,原来做记者这么好。
2009年算是《南方周末》最后的黄金期,看鞠靖的生存状态,收入还不错,然后全国各地采访,采访完还可以逛逛景点,找朋友踢踢球什么的。当时就觉得,这个职业几乎就是我心目中自由职业者的状态,一个理想职业的代名词。到后来才发现,原来被他给“骗”了,其实他是一个特例(笑)。
另一方面,由于他有一些选题来不及跟,会允许我独立出差采访写作,所以我实习期的工作密度和压力都比较大,让我感到了新闻业的水到底有多深。这反而让我有些厌倦,觉得未来不太想从事新闻业。
张&毛:但最终你还是进了新闻行业,是什么原因促成你最终选择媒体这份工作?
胡:其实是个偶然。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比较有规划的,会想清楚自己要去哪里,但我当时没怎么认真找工作。
在一些官方色彩的单位呆过,但受不了那个氛围。后来南京报业集团招聘,我觉得这个应该蛮好考的,笔试10点开始,我买了一张10点40的电影票,考了20分钟就看电影去了,结果被刷了(笑)。
后来是有《南方报业》的招聘考试,但考试头天晚上,朋友出国找我喝酒,第二天一觉起来考试时间已经睡过去了。
这样到了快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哎呀,还没工作。阴差阳错就只剩下《新京报》一个机会,经过考试被录取之后我衡量了一下,像鞠靖那样的工作状态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就当了记者j
张&毛:没有想过别的行业吗?比如企业,或者新媒体公司?
胡:我接触过企业一些宣传的岗位,但觉得他们的风气并不比公务员的要好,我从小就想逃离那种需要应酬、虚伪的生存状态。虽然薪水确实蛮高的,但也不太考虑。
我毕业那年,虽然大家都在讲新媒体,但南京那边新媒体的冲击还没有完全体现,可能是南京报业是比较封闭的,眼光还没那么远。
张&毛:有点误打误撞进了媒体的感觉?
胡:也可以这么说,没觉得自己有什么新闻理想,就觉得是一个相对不坏的选择。
『采访前喝两瓶红牛让自己亢奋起来』
张&毛:入职后,觉得自己适合记者这个职业吗?
胡:只能说人各有优势吧,我的性格和做事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