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西域都护府总督郑吉对罗马商队保护——中罗交通史研究中罗马宪法和国际法问题
汉代西域都护府总督郑吉对罗马商队的保护——中罗交通史研究中的罗马宪法和国际法问题-法律
汉代西域都护府总督郑吉对罗马商队的保护——中罗交通史研究中的罗马宪法和国际法问题
徐国栋
摘 要:汉代与罗马的关系研究,文献众多,但仍有研究者犯下常识性的错误。本文首先从宪法角度研究汉罗关系,认为罗马宪法不允许罗马的马其顿行省与汉帝国建立内附关系。其次从国际法角度研究汉罗关系,认为罗马派出使节的理由是法定的,“内附”不在法定理由之列?中国文献记载的这次要求“内附”出于汉帝国对罗马帝国法律的无知以及强烈的我族中心主义。进而认为,面条之路早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命名表现了国人的我族中心主义观念,我们应承认所谓的丝绸之路的双向性,把它理解为一条中西互通之路。
关键词 :汉代与罗马的关系 罗马宪法 罗马国际法 丝绸之路 我族中心主义
一、序言
在西方世界,对汉代与罗马帝国之间联系的研究十分热门,撇开纸本的文献“、不谈,网上的文献就十分丰富。在国内,也积累了一些文献,就文章而言,例如林梅村的《公元100年罗马商团的中同之行》,以及杨共乐的《谁是第一批来华经商的西方人?》和《“丝绸之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公元100年罗马商团的中国之行)一文作者商榷》,还有张绪山的《关于“公元100年罗马商团到达中国”问题的一点思考。此外,冯卓慧也有《从“耳后大秦珠”到(唐律疏议)——罗马法对唐代契约法的影响》一文探讨了罗马法对中国古代合同法施加的影响。但这样的研讨从未有过罗马法学者的参与,而且都采取了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缺乏从对方法律出发考虑问题的角度,所得结论不免偏颇。本文拟从罗马宪法和国际法的角度为这一主题的研究作出贡献。
二、《西域大都护》与罗马商队
电影《西域大都护》讲的是这样的故事:张骞通西域后,汉宣帝(公元前91-公元前49年)于公元前60年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第一任总督为郑吉(?-49年)。他到西域就任后,面临这样的案件:一个罗马商队的货物被匈奴抢劫,商队中的一位姑娘盖娅(尽管这是一个地道的拉丁女性名字,但有意思的是,她在电影中讲意大利语而非拉丁语,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她是代表一个现代意大利商队向中国政府求救)求助于郑吉,郑吉开始了拯救工作。他联合赞成自由通商的西域各部落首领向以抢劫方式破坏通商的匈奴右贤王施压,最后,两个集团间爆发战争,郑吉集团获胜,罗马商队的货物被夺回,郑吉还收获了盖娅的爱情。故事以一个圆满的结局收尾。
这个故事假定在汉代有罗马商队来往于北方的丝绸之路并得到当时中国政府的保护。这个故事的编剧之一秦汉宣称自己的写作基于史料他的故事如果为真,则汉朝(公元前206~220年)与西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的交往就多了一条民事的线索,此等线索可以与军事的线索相互印证,共同证明两个超级帝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进而证明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所谓军事的线索,就是克拉苏军团的后裔定居甘肃骊轩的故事。他的故事如果为假,则只能否证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在郑吉时代通过北方陆上商路进行的联系,但并不排除两者尔后通过陆路或水路在中国北方或南方进行联系的可能,以及汉朝以后的中国朝代与东罗马帝国进行联系的可能。
三、公元100年发生的第一次有双方文献记载的罗汉通商
然而,郑吉领导的西域都护府真的保护过罗马商队吗?这要从罗马帝国与汉帝国通过丝绸之路的交往说起。
丝绸之路开始于西汉武帝时,形成于公元前后,它连结了当时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两个最繁荣的国家——中国和罗马。此路起于西安,向西北穿越沙漠和高山,进入阿富汗,再从这里到达地中海东岸地区(即Levante),最后货物从这里装船运往罗马。在共和时期,已有罗马人使用中国的垄断商品丝绸。事实上,克拉苏军团使用的军旗由丝绸织成。恺撒在罗马祝捷时,也向罗马人展示了一大批丝绸织物。恺撒还曾用丝幔遮挡太阳妨碍了表演,引起兵变。但没有证据表明罗马人直接从中国人手里购得了丝绸,他们到达罗马可能经过了帕提亚人的中介。我们知道,在当时的罗马帝国与汉帝国之间横亘着广袤的帕提亚帝国,克拉苏的军团就是覆灭在这一帝国的军队手中。
两个帝国得到双方文献记载证明的第一次接触发生在公元100年,其时,马其顿行省的商人Maes Titianus派其代理人率领一个商队到达中国,意图归附,中国政府授予商团金印紫绶。在中国方面,此事由《后汉书·和殇帝纪》永元十二年记载。在罗马方面,地理学家推罗的马林努斯(Marinus of Tyre,约70—130年)在其《地理学导论》一书中记载了此事。谓,有一位叫梅斯的马其顿人,又名提提亚努斯( Titianus),此人和他父亲一样,以经商为业……尽管他本人不曾到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