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农立国原因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以农立国原因剖析

中国以农立国原因剖析      中国最早的社会,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三皇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人们通过渔牧、采集和狩猎谋生。五帝为神农、黄帝、尧、舜、禹,他们先后出现,奠定了中国农业的根基。在此以后,中国就开始称农业为树的根本,称工商业为树的支末。本和末的称呼因此而生。几千年来,农业都是本,商业都是末,因此产生了农本商末的传统。   农本商末的传统产生以后,延续几千年,直至清末。在此过程中,中国有发展,有创造,有变迁,但是农业的地位总是高高在上,没有被推翻过,一直拥有至尊的地位。现在我们开始研究,为什么中国有史以来把整个文明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之上,以农立国。      农乃可持续性的恒产      恒乃持久,产乃继续生产。只有农业才可以有可持续性的生产,这是大自然的天命。   《易经》称恒为:“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易经?蛊卦》载:“终则有始,天行也。”终则有始就是可持续性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周而复始的概念。   人类从大自然得到农产品,吸收以后,排下的废物归回大自然。比如人与动物的粪便,又归回土壤,使土壤保持可持续性,这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周而复始的任务。如果不与大自然保持循环,土壤就会退化。西汉贾谊《新书?俗激篇》说:“不循则坏。”   《易?系辞》说:“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可持续性的“安土”,使天下能仁爱,因此中国以农立国。      神农始教播种五谷治病健身      《淮南子?修务训》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龙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神农不但教民播种五谷,还以谷品治病健身。许多疾病是由营养不良造成的,所以五谷是健身之根基。   中医的经典中有《神农本草经》,共分三卷,每卷都载有果类、米谷和蔬菜。如卷二载大豆主治风湿、筋痛、杀毒、止涌等;粟米则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利小便;黍米益气。      《淮南子?齐俗训》又载:“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其导民也。”神农以身作则,奠农立国。此后的古圣贤们继承了这个传统。   《易?系辞》载:“神农作,斫木为,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这证明神农还发明了一些农具,以益生产。甲骨文中的“农”字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上面是森林,中间是一只手,下面是犁,其意思是,务农于森林草地之间。   农业需与大自然配合。《易?系辞》载,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尚书?尧典》也载,尧帝“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黄帝内经》则载:“阴阳四时五行万物之始终也。”《尚书?洪范》曰:“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尚书?舜典》载:“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意思是,王政以食为首,农事要以时。因此舜帝命令禹去平水土,命令弃去“黎民阻饥”,命令后稷去“播时百谷”。先帝们就是这样以农立国的。      春秋历史价值观      三皇五帝以后,农业逐步在中国奠基。周朝的农业发展较快,到了春秋时代,百家争鸣,各家主张不一,但都赞成以农立国。   齐国管仲说:“行其田野,视其耕耘,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以知也。”“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饥寒冻饿,必起于粪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墨子?非功下》曰:“是故古之仁人有天下者,必反大国之说,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焉,率天下之百姓以农。”意思是,不称霸,以农立天下。《七患》篇载:“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养也。”“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   《论语》则说:“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意思是,惟独禹帝和后稷努力处理土壤,精耕细作,顺天命而得天下。   由此可见,春秋价值观是以农立国的。      农本商末      树有根本和枝末,本和末是出自于自然界的概念。中国传统称农为本,商为末,何也?   农之本在天。《礼记?月令》有载:“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因农之本在天,所以天子祈谷于上帝。大道之行于天下,必以农为本。北京天坛至今还有祈谷坛。   商之本在农。三皇五帝时代,商业已经露面,神农发明农业,农产品就是货物。据说古代交易也是神农开创的。《易?系辞》有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这是以物易物,有不方便之处,故有媒介的出现,货币的开始。   没有农业就没有农作物。没有农作物就没有物物之交易。所以要先农后商。从经济角度来说,这就是农本商末的道理。儒家称德为本,财为末,农乃德,商乃财,这也讲得通的。   《吕氏春秋》告诉我们:“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