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剖析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剖析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这组病例ER、PR、Her-2、EMA、E-Cadherin、CD31、p53、Ki-67的表达。结果:11例IMPC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特征性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或腺样排列,细胞呈里面朝外(inside-out)的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团由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形成主间质分离。印片细胞特征性形态学表现为桑葚体样细胞球表面细胞质呈微绒毛样改变。11例中7例有血管淋巴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63.64%。免疫组化EMA线状表达于微乳头和腺样结构的外侧缘;E-Cadherin肿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强表达,而间质面的细胞膜表达减弱。Ki-67表达率平均30.3%。ER阳性率81.81%,PR阳性率72.73%。Her-2阳性率(+++)18.18%。结论:IMPC为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的高增殖、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特征性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E-Cadherin、EMA等检测有助于IMP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 乳腺;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病理学; 免疫组化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病理形态学表现、高度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管侵袭性的罕见乳腺癌类型。在WHO 2003版及2012版乳腺肿瘤分类[1-2]中将其列为一种独立的组织学类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和会诊的11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以加强对该罕见乳腺癌的认识,防止误诊误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13例乳腺浸润癌患者,从中选取癌巢中伴有IMPC成分的6例患者,另收集本院病理科会诊中确诊IMPC的5例患者。其中IMPC成分在整个肿瘤中所占的比例50%者2例,25%~49%者5例,25%者4例。所有病例资料完整,1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1例行乳腺区段切除及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其中6例术中行肿块快速冰冻切片和细胞印片检查。
1.2 方法 6例于手术中取新鲜肿瘤组织行快速冰冻切片,同时于肿块最大切面行印片细胞学检查,HE染色,光镜观察。手术后标本经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采用光镜观察。选用ER、PR、Her-2、EMA、E-cadherin、CD31、p53、Ki-67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DAB显色,免疫组化步骤均按照S-P即用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用已知阳性切片做阳性对照,用PBS缓冲液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抗体及试剂盒均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免疫组化阳性结果判断标准 以癌细胞出现棕褐色着色为阳性,其中ER、PR、p53、Ki-67阳性定位于细胞核;EMA、E-cadherin阳性定位于细胞膜;CD31阳性定位于细胞膜和/或胞质阳性。Her-2按照ASCO/CAP标准[3]进行评估,判定IHC3+的标准为30%浸润性癌细胞膜呈全周的强着色。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11例IMPC患者均为女性,本院6例手术标本占同期乳腺癌的2.82%。年龄34~ 67岁,平均54.5岁。肿块直径1.3~4.5 cm,平均2.3 cm。左侧6例,右侧5例。其中7例可见血管淋巴管癌栓。发现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者7例(63.64%),多淋巴结(3个)转移者6例(54.55%)。
2.2 组织病理形态特征 IMCP在石蜡常规切片中大多数情况是与浸润性导管癌混合存在,其IMCP成分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或小腺管状排列,微乳头簇中的细胞呈里面朝外(inside-out)极性倒转的排列方式,中央缺乏纤维血管轴心,其外缘毛糙呈锯齿状和或毛刺样改变[4]。肿瘤细胞团周围环绕间质空隙,类似于淋巴管侵犯,但腔隙内无内皮细胞被覆,腔隙之间有多少不等的纤维组织分隔[5],见图1。IMCP癌细胞核常为低到中级别,常伴有导管原位癌成分(微乳头型和筛状亚型)。淋巴结内转移灶形态与原发灶类似,见图2。在快速冰冻切片中病理形态表现为浸润性癌图像,未见到IMPC的特征性形态学表现。
图1 HE切片图
注:IMPC微乳头状结构及主间质分离(HE×100)
图2 IMPC淋巴结内转移图
注:转移癌细胞仍保持IMPC组织特点(HE×100)
2.3 细胞病理形态特征 IMPC印片细胞形态学常表现为细胞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年级学生数学典型错题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pdf VIP
- G100G150E150激光器中文用户使用指南.pdf VIP
- 《安全系统工程(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具身智能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与挑战.docx VIP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单元知识梳理复习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pptx VIP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梳理复习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pptx VIP
- 武冷双机双级螺杆式压缩机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课件.pptx VIP
- 《江苏省 JGT046-2016 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 新《公司法》修订要点解读.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