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008].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 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从此文中亦可见佛教的思想也渗入中医学之中。 孙思邈《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训:勤求博采 厚德济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训:厚德博学 精诚济世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训:厚德怀仁 博学笃行 辽宁中医药大学校训:厚德博学 继承创新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训: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 安徽中医药大学校训:至精至诚 惟是惟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训: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齐齐哈尔医学院校训:大学至善 大医精诚 桂林医学院校训:弘德善医 右江民族医学院校训:大医精诚 南京医科大学校训:博学至精明德至善 陕西中医学院校训:精诚仁朴 山西中医学院校训:求真 南方医科大学校训: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 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医厚德 精博至善 宁津县中医院院训:精诚仁爱 河南中医学院校训:厚德博学,承古拓新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训:厚德精医 博学笃行 右江民族医学院校训:大医精诚 广东医学院校训:立志,立德,求真,求精 摘 要:在古今两千多年的中医界中,大医孙思邈是以博学、聪慧、薄名利、享高寿以及名医名儒这些荣誉而称道于世的传奇人物。他在《大医精诚》中精辟地论述了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品德修养,这也使其医学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对后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崇尚科技力求完满的今天,我们将孙思邈身上的医者精神进行深入剖析,既是对古代灿烂文化的传承,又是对今天不断出现的医患矛盾的道德审视。 关键词:孙思邈,五常,精诚辩证,现实启示 孙思邈之所以医德高尚,这与他独特的人文素养有很深厚的联系,而他深厚的人文素养又与其对于儒释道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有紧密联系,今天当我们着重研究孙思邈的医德伦理的内涵时,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儒家特殊的人文关怀与处世原则影响了孙思邈的医学思想,以至于孙思邈在习医过程中极力倡导医技与 医德的重要性。在其二部《千金方》中,他用精湛的文学功底阐释了医技与医德二者的辩证关系,这也为后来中国几千年的中医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思想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思想明珠。对这一思想深入探究与分析,以期其思想光芒照耀我们的时代。 1、儒学五常的医道践行 1.1、情感之核--仁 在传统医学界,两部《千金方》集中体现了孙思邈医药学术思想,究其思想情感本质,可将其概括为仁。在《药方序》中表述其创作目的时用了方部浩繁,良莠不齐,求检至难等语。孙思邈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写书,这个层次就是仁。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将天下作为己任。孔子在论述仁时谈到忠恕近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被公认的道德金律,在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中被表述为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在《药方·大医精诚》中他说处以珍贵之药,另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医生开药过程中任意开贵重的药材以及炫耀自己的技能,这是偏离忠恕之道的。仁就是要想病人之所想,痛病人之所痛,真正做到与病人心连心。 1.2、价值准则--义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将义解释为适宜,符合天理。亦即是说要与宇宙万物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则相一致。孙思邈的义体现在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的医道践行中。在社会中,个体行为的出发点均是自身现实的特殊利益,利是人们行为的普遍动因。而孙思邈则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对于大医进行了约束:一个致力于普济众生的大医应当有担当意识,他们做事行为的出发点应当符合理的要求,做苍生大医,必以上疗君亲,下救贫贱为医道宗旨。孙思邈在义利关系上明确表明治病救人不为谋利的看法,他对 南阳诸师将张仲景的医方保密不传表示了遗憾和愤慨,他在《千金翼方》卷五中将其行为定为令圣道不行,拥蔽圣人用意,并在自己行医的80余年将自己的医方传给世人而从未留有秘方。一个医者不应只惦记个人小利而善恶不分,真正的大医应当好善而恶恶,辨别是非。 1.3、行为模式--礼 礼是仁义的具体行为和规范,在《礼记·檀弓下》中节文就是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的含义。孙思邈在医书中多次强调礼作为规范的重要性,《药方·大医精诚》中他就对一个医者的行为进

文档评论(0)

yanmei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