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黎凯教授分期辨治面瘫的经验
黎凯教授分期辨治面瘫的经验
[关键词]面瘫;分期辨治
[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096-02
1 概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又称“口眼歪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1]。中医学认为,面瘫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病因有内外因之分。
现代医学将面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叫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2]。面神经炎的病因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 d内达到高峰。病初可伴麻痹侧乳突区,耳内或下额角疼痛。患侧表情肌瘫痪,可见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建侧;口轮匝肌瘫痪使鼓腮和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可使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多为单侧性,双侧多见于Guillain-Barre综合征。临床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吾师黎凯教授擅长用中医药,在面瘫的不同时期针药并举,辨证施治,临床用之,每获奇效。
2 面瘫的分期辨治
2.1 急性期(发病至2周)
临床特点:在一侧面瘫的基础上见有患侧颜面板滞,耳后疼痛(或头痛,或肩痛),发热或恶寒,咽痛,可有听觉过敏。舌淡,苔白或微黄,脉浮。病机:风寒或风热侵袭面部经络,筋脉弛缓不收而致。治疗以祛邪为主,?风散寒或疏风清热。
中药治疗:牵正散加减。处方:白附子10 g,僵蚕10 g,全蝎(祛毒)5 g,玄参10 g,黄芩10 g,黄芪10 g,连翘15 g,防风15 g,牛蒡子15 g,茯苓10 g,泽泻10 g。1剂/d,分3次服。
针刺治疗:局部取穴结合循经取穴,以泻法为主,手法宜轻针刺宜浅,取穴宜少。处方:风池、太阳、下关、承浆、曲池、少商等穴均取患侧,合谷穴取对侧。1次/d,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1个疗程。
2.2 恢复期(发病2周后至6个月以内)
临床特点:在一侧面瘫基础上患者面部板滞感消失,耳后等处疼痛消失,但多有疲劳乏力、口淡乏味、纳差等,后期往往舌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涩。病机:苦寒之品及连续针刺,虽使病邪渐去,但正气亦伤。气虚血瘀,脉络瘀阻,筋脉失养,弛缓不收。治疗以扶正为主,益气,养血,通脉。
中药治疗:顺风匀气散加减。处方:白术20 g,天麻10 g,沉香15 g,白芷15 g,青皮10 g,炙甘草15 g,紫苏10 g,木瓜10 g,西洋参15 g,乌药10 g,疏风行气补益正气;或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40 g,当归10 g,赤芍10 g,地龙10 g,川芎10 g,红花10 g,桃仁10 g,白术20 g,茯苓10 g,以益气通络。
针刺治疗:局部取穴结合远端取穴,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以取穴增多,手法宜重,针刺宜深。在体针基础上配合梅花针、电针治疗,后期也可用穴位注射等治疗。处方:攒竹、阳白、太阳、颧?、牵正穴、水沟、承浆等均取患侧,足三里、内廷均取双侧。隔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避免过度刺激引起并发症。2.3 后遗症期(发病半年后)
临床特点:由于患侧面瘫的不同步恢复使某些局部肌肉呈现明显障碍。病机:气滞血瘀,脉道不利,筋脉失养所致。治则及治法:用平调阴阳法。治以补气,活血,通络。
中药治疗:在补阳环五汤的基础上加些血肉有情之品,如乌梢蛇、蜈蚣等,以增强其通络作用。
针刺治疗:原则上不予针刺治疗。对个别后遗症较严重者可用耳穴压籽或远端取穴治疗。如合谷、足三里、太冲等,或采用缪刺法如四白、颧?、下关、太阳(均建侧)等。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以左侧面瘫四天为主诉,2004年11月就诊。查:神清。左侧额纹消失;闭目时左眼睫毛征(+),左眼露睛3 cm,Bell征(+),左侧鼻唇沟较右侧变浅。肌电图提示左侧面神经不完全受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为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脉,筋脉闭阻而致。针刺采用局部取穴为主。1次/d,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1个疗程,用泻法。同时口服牵正散,并配合西药常规治疗。1个疗程后左侧口眼歪斜较前次好转;第2疗程采用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局部取穴同前,远端取足三里、内廷(均取双侧),用平补平泻法。局部按摩隔日1次,10次后临床基本痊愈,未再复发。
4 讨论
面瘫分期治疗疗效更显著,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在面瘫的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针刺时间
一般西医学认为,初期(急性期)不宜针刺治疗。尤其不宜在患部强刺激或电刺激,因为针刺可能会促进而面神经炎症水肿与变性,应待面神经水肿及炎症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