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同名5090) .doc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同名5090) .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同名5090) .doc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 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 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坚持 “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的指导思想,通过不断调 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 营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 结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县辖六乡一镇,20个行政村,县域总人口万人,其中乡村 人口 235 10人,劳动力11 255人。现有富余劳动力1 360 人。近两年来,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XX年转移493人,创外出劳务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达元;XX年转移1009人,创外出劳务收入万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达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劳动力转移人数达582 人,从事第一产业23 5人、第二产业77人、第三产业270 人。截止6月底,劳动力转移己实现人均纯收入4 3元,为 全县完成劳动力转移增收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加快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 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工 作常抓不懈,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土地、税收和 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 一批企业来投资建设。等企业相继落户。截止目前,全县 共引进农业开发、石材、工业加工、旅游开发等企业85家, 这些企业的引进为我县农村劳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吸纳农村劳动力760余人。 (二)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围绕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 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劳务空间。我们把坚持特色种植作为 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狠抓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按照抓大 扶强的原则,对等特色农业综合开发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 已成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这些龙 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企业与农户之间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 全县以葡萄、番茄、辣椒、红皮甘草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 面积扩大到万亩,占总播面积的%。带动农户986户,吸纳 农村劳动力235人。 (三)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比重。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做为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 增收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加强引导和加 大资金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促进了畜牧业健 康快速发展。预计到今年末,全县各类牲畜饲养总量将达 到万头(只),同比增长%,年内出栏牲畜10万头(只)。肉 类总产3390吨,增长%,奶类产量60 0吨,增长%,禽类产 量898吨,增长10 %,各种禽类出栏30万羽。农区牲畜达 万头(只),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 产值中的比重达到24%,畜牧业收入占农牧民人均增收的30% 以上。通过畜牧业发展,为全县154 6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 位,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 (四)依托发展旅游、石材等新兴产业,畅通农民外 出务工渠道。随着我县旅游业、石材业的迅速兴起,围绕 旅游业、石材业参与二三产业经营的农民越来越多,对吸 纳转化农村劳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积极鼓励引导农 民从事加工销售、储藏保鲜、运输、餐饮娱乐、社区服务 等渠道,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第三产业也得 到了快速发,PC o 到了快速发, PC o 年全县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达到2511 户,从业人员3127人,其中54%来自农村;私营企业31 户,其中26%来自农村。总收入达到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711元,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 (五)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 质。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科技文化普及的投 入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劳动技能 和适应能力。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示范户、农村青年经纪 人,把先进的技术、实用的技能以及新观念、新意识送到 农民家中。通过科技之冬、科技下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 培训班等形式,使全县农村青年受教育面达80 %以上,为 农民掌握新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创造了有利 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我们虽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内在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 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就业观念尚未转变。 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在农村闲着也不愿外出寻找就业 出路,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 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 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 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 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 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 业组织化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