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都市报专副刊新时期新探索.docVIP

浅谈都市报专副刊新时期新探索.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都市报专副刊新时期新探索

浅谈都市报专副刊新时期的新探索-新闻学 浅谈都市报专副刊新时期的新探索 陶妍妍 【摘要】这是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大开,传统报纸被逼到墙角。因为媒体属性,报纸的新闻板块最先受到冲击。但网络对副刊的冲击要一分为二看。负面作用是网络媒体分流读者,影响阅读习惯,一些受众慢慢习惯在移动终端上碎片化阅读;但其正面作用是,在新闻时效滞后的情况下,专副刊却赢得了时效上的“豁免权”,有机会凭借实力和特色维系读者忠诚度。一个能跟得上时代转变的优秀的报纸专副刊,是能够稳定一部分读者群的。一份报纸优秀的专副刊内容,很可能是打赢与网络媒体攻坚战的法宝。 关键词 都市报 专副刊 新探索 “副刊”是我国报刊独有词汇,它既是报学现象,也是一种文学现象。关于副刊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鲁迅先生为《晨报》刊登文章栏目起名“晨报附镌”,结果写报头的书法家写成“晨报副镌”,1925 年,徐志摩又将其改为“晨报副刊”,自此“副刊”成为一个全新词汇。近代报纸中的副刊,并没有确定名称,或叫“余兴”、“杂俎”,或叫“附张”、“附刊”等,总之,是新闻之外的附属产品,但对一份报纸的意义曾非常大。 邵飘萍创办的报纸《京报》最多时拥有23 种副刊,其中又以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影响最大,聚集了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等众多名家。五四时期,从鲁迅到巴金、沈从文、张恨水,中国很多作家都跟副刊关系密切。鲁迅的《阿Q 正传》就是最先在《晨报副刊》发表出来的。到了上世纪80 年代,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伤痕文学”也是最早在报纸副刊上刊发的。 提到副刊,更不得不提孙犁先生,他不仅是位文学名家,更是位副刊名人,他利用副刊这个阵地,培养了一大批年轻作者。老一辈的报纸副刊人,还曾肩负着文学伯乐的重要作用。 “著名的报纸会办出著名的副刊,而著名的副刊也一定能提升报纸品位。”这曾是报业共识。但随时代发展,报纸副刊有颓败之势,2004 年,《南方周末》曾刊登一篇名为《纸上的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的文章,引发争论。进入新世纪后,很多报纸关闭了打造多年的名牌副刊栏目,专副刊阵地不容乐观。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大开,网络以其惊人速度和低廉代价,将传统报纸逼到墙角。因为媒体属性,报纸的新闻板块最先受到冲击。和即时性、互动性都更强的移动终端相比,纸质媒体的新闻往往被迫沦为旧闻。 但网络对副刊的冲击要一分为二看。 负面作用是网络媒体分流读者,影响阅读习惯,一些受众慢慢习惯在移动终端上碎片化阅读;但其正面作用是,在新闻时效滞后的情况下,专副刊却赢得了时效上的“豁免权”,有机会凭借实力和特色维系读者忠诚度。 这一两年,很多微信公共账号的成功推出,证实了读大块、深度文章的读者是存在的,只是大家对内容的需求更加细分化,对时效性和专业性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说,即使是报纸专副刊,读者的要求也是需要更高、更快、更强。 一个能跟得上时代转变的优秀的报纸专副刊,是能够稳定一部分读者群的。 一份报纸优秀的专副刊内容,或许是打赢与网络媒体攻坚战的法宝。 一、坚持原创,推出精品 回归到专副刊最初定位,近代文学与副刊阵地不可分割,副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培养青年作家的阵地。很多读者最初的文学启蒙,也多来自报纸副刊。持续推出精品文章,是副刊“本份”工作之一。 专副刊以编辑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说,副刊的第一资源是作者。副刊作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黄金作者”,另一类是“黄土作者”。 “黄金作者”的选取可放眼全国。他们的思想见识、写作能力均有较高水准,能够长期提供质量稳定、见识卓越、适合副刊的文学作品。这些作者的作品,是一份副刊的大菜,体现了一份报纸的品位,更体现了副刊编辑的眼光。 这类作者的作品更“行而上”,在他们文章中,我们看到更多是“思想之光华”。但这样的全国性作者,给出的稿件很多时候和本土无关。 作为一个完整的专副刊产品,还需要一批“黄土作者”———本土的、原创的、接地气的作者。 有人提出,报纸副刊可作为文学史研究的原始资料,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文学态势。“从文学生产的方面来考察,这些‘毛坯’产品所显示的恰好是史家顾及不到的大面积的文学实存,我们在此看到的是未被秩序化、未经等级化、未被文学史话语定义过的一种文学的原生形态。现代报纸文艺副刊提供的文学面貌是有别于新文学史著作的叙述所呈现出来的面貌。”① 正因为副刊作品真实客观地记录着历史,才需要更加本土化、平民化的记录,体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才能获得本土读者更多的内心认同。

文档评论(0)

pen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会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会计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