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道教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阳道教总结

南阳道教总结   据《南阳民族宗教志》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刘秀姊湖阳公主在裕州(今方城县)建炼真宫一座,是为道教在南阳活动的滥觞。该县三贤山庙、黄石山仙翁观、南召县九分垛祖师庙和皇后铁牛庙、南阳县老君堂等,均建于东汉时期。   东汉桓帝延熹六年(163年),南阳太守中山卢奴到桐柏县固庙祭祀并扩建、重修淮渎庙。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黄巾军首领张曼成“攻杀郡守诸贡,屯兵宛下……六月,赵宏率众十余万据宛城”(《后汉书》)。这支以太平道为号召的农民起义军在南阳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活动,充分反映出道教在南阳的传播之广泛和群众基础之深厚。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384年),麻衣子修道于内乡石堂。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南朝齐明帝倡建桐柏山金庭馆,名列当时五大道观之三。永泰元年(498后),又命沈约来此建馆并担任首任主持,置道士十人,“用祈嘉祉”。   唐代是道教活动的兴盛时期。贞观十三年(639年),内乡县石堂山被敕建“普济宫”,以纪念东晋时期在此修炼19年的著名道人麻衣子,封其为“慈惠济真人”,赐洞额曰“显圣”。斯时,大兴土木,兴建道观之风遍及南阳,新建的宫观有南召县的天宝观,南阳县的火神庙、裕州的仙翁观、光武庙、关帝庙、万寿宫、子房庙等20余处。   宋代皇室尊崇道教,斥巨资修建宫观。太祖开宝六年(973年),淮渎庙由原址固庙迁到桐柏县城的东北。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诏令光大淮渎庙,“命翰林画工图宫室之状,八作大匠定营缮之制,发唐、邓、许、颖屯兵以给其役……制作之盛,邦家之壮观也”(见《重修淮渎长源公庙记》)。天禧三年(1019年),道书《云笈七签》将桐柏山列入“大地名山间,仙人所居胜地”之四十三福地。淳化年间,内乡县西南永青山建长生观一座;奉仙观由今赵店乡冈提迁建县城东;未几,道人王道明复于原址重建奉仙观。元?倘?年(1088年)淮安郡守张公重修桐柏山水帘洞老君堂。徽宗时,曾诏令南阳道人张虚白管太乙宫,官太虚大夫,为金门羽客,出入禁中,恩赉无日。   金贞?潭?年(1214年),敕改南阳县西南的衡山庙为太乙观。兴定七年(1223年),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由西域返京,途经镇平时,创建太极观,为该派传入南阳之始。金正大四年(1227年),始建博望镇高明庵。   元代道教建立丛林制度。至元年间,内乡县田下保(今赤眉一带)建丹霞观,凤鸣山建清真观;南阳县在老君堂基础上建玄妙观;裕州建通仙观,券桥土山建祖师庙,博望建秦王庙、三元宫等。元统年间,新野县太山庙落成。元朝立国不足百年,在南阳建宫观14处。其中影响最大者,当属大德四年(1300年)扩建殿宇十二间并割官田以供祭祀用的南阳城西之武侯祠。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令颁布设立道教管理机构:府设道纪司,置都记、副都记各一员;州设道正司,置道正一员;县设道会司,置道会一员。南阳府道纪司常设于玄妙观,由方丈担任都记。崇祯十三年(1640年),道纪司移武侯祠,邓州、裕州各置道正一员;淅川、新野两县各设道会一员;南阳县治因同在府城,附属道纪司,不另置员;其他诸县均无道会机构。由于明代重藩诸王及权贵们崇奉道教,营建或重修宫观的风气浓厚,南阳各地新建宫观54座,裕州的三贤山、仙翁观,镇平县的城隍庙、卢医庙、高丘城隍庙、南召县的九垛祖师庙、山陕庙、龙洞、仙人洞,南阳县的玄妙观、武侯祠、医圣祠、桐柏县城的淮渎庙、金庭观、内乡县的普济宫等道教宫观均得到重修。万历年间,南阳地方政府曾动用南召、南阳两县军民,连续三次对四棵树乡的五泉山庙宇进行大规模修葺。尤其是玄妙观经洪武四年增建、正统二年扩建及嘉靖、万历年间增修,逐渐成为豫西南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道风大振、道人盛行”,可谓是明代南阳道教的真实写照。   清代重佛抑道,致使道教衰微,庙宇空旷。但是道教仍在民间流行,全区有宫观327座。在清二百多年间,南阳增建宫观计70座,规模、形制已远逊于前。由于交通便捷和商贾云集、经济发展等原因,社旗县始建于清代的庙宇有关帝庙、太山庙、火神庙、娘娘庙、埠口关帝庙、马王庙、二郎神庙、天爷庙、山陕庙、城关火神庙、关帝庙、桥头街山陕庙、三官庙、大冯营火神庙、饶良街山陕庙、祖师庙等计16座之多。   南阳玄妙观独受清皇室青睐。康熙年间,易名元妙观。顺治、乾隆、咸丰诸年间,屡有修葺,增添殿堂楼阁。雍正八年(1730年),颁元妙观内宫斗姥雕像一尊,并赐“慈云法雨”匾额一面。同治六年(1867年),因主持张宗璇抗击捻军有功,特赐《道藏》一部。光绪三十年(1906年),为兴办元宗学堂再赐“惠浃中州”,“全真广学”匾额两面。斯时,元妙观声名远播,有殿宇、房舍310多间、神像75尊、道众200余名、田产7700亩、建筑占地150多亩,被誉为全国道教四大丛林之一,与北京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