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兰达克Bawing金矿成矿远景剖析.docVIP

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兰达克Bawing金矿成矿远景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兰达克Bawing金矿成矿远景剖析

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兰达克Bawing金矿成矿远景剖析   摘要: 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兰达克Bawing金矿处于NW向加里曼丹三叠纪-侏罗系变质岩火山岩穹窿的西北角,岩浆侵入活动发育,北西向构造发育。为形成各种热液型矿床提供了物质来源和成矿基础。本文从成矿地质条件和地表的矿化特征等方面,对Bawing金矿的成矿远景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Bawing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远景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1.1、大地构造位置   加里曼丹处于西太平洋岛弧带中部,被3个边缘洋盆和几个东南亚大陆及华南来源的微陆块包围,北面有南中国海,东面有苏禄海和西里伯斯海,南东侧为望加锡海峡,西部为巽他陆块,南邻苏门答腊-爪洼岛弧。[1]   本区处于NW向加里曼丹三叠纪-侏罗系变质岩火山岩穹窿的西北角,岩浆侵入活动发育,北西向构造发育,有大面积的白垩系花岗闪长岩基出露。[2]   1.2、地层   区域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三叠系(Banan)巴南组:主要为中粗粒砂岩、火山碎屑岩、黑色含炭质砂页(泥)岩、厚层状底砾岩;   侏罗系(Sungaibetung)组:由细粒凝灰质砂岩,砂岩、泥岩、粉砂岩互层,平行交错层理发育并含黄铁矿结核。   第三系、第四系广泛分布,其中第三系Hamisan组,主要为石英砂岩、砾岩。三叠-侏罗系与岩金的形成关系密切。[3]   1.3、构造   卢帕(Lupar)构造线位于矿区的北部,对矿区的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1:25万区域地质图,初步认为本区域构造线主体方向呈NW-SE向,以断裂表现形式为主。[4]   1.4、岩浆岩   岩浆活动频繁,主要为白垩纪早期喷发的(Raya)莱雅火山岩,包括蚀变安山岩、英安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白垩纪早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体,包括花岗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英云闪长岩,呈岩基、岩株产出,广泛分布于南部和中部区域;白垩纪晚期侵入的辉长岩主要是零星出露。   第三纪始新世至上新世岩浆侵入活动更为强烈,始新世中期侵入的英安斑岩,主要分布于北部Bawang地区;渐新世侵入的闪长岩体包括闪长岩、细粒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辉长岩、英云闪长岩,呈岩株、岩瘤产出。上新世侵入的有玄武岩、安山岩。   岩浆侵入活动由早到晚呈现由深成至浅成、超浅成、岩性由酸性至中性、规模由岩基到岩株、岩瘤的变化规律,其中,渐新世的岩浆侵入活动与金矿化密切相关。[5]   二.矿区成矿条件分析   2.1矿区构造特征   工作区位于北加里曼丹古晋构造带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北北东向断裂以及次生断裂是重要的导矿容矿构造,遥感、化探异常特征明显,综合异常带规模较大,区内发现的Ⅰ号、Ⅱ号和Ⅲ号矿(化)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品位。   工作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以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和北东东断裂构造为主,依次编号F1、F2、F3。   F1断裂位于矿区赛姆布山山顶附近,标高500m左右,宽2-6m,延伸长度大于4km,总体与山脉走向相同,产状264°-276°∠57°-65°,局部产状较陡,倾角70°-80°。   F2断裂位于矿区西北部,在地貌上表现为大的冲沟,走向320°-330°,冲沟宽2-3m,长度大于1km,冲洪积物覆盖严重,见有大量的砂岩转石。   F3断裂位于矿区东部,标高300m左右,宽1-3m,延伸长度大于1km,产状145°-166°∠36°-45°,断裂倾角平缓,断裂带内岩石破碎,形成大小不等的构造角砾岩,充填后期石英脉。   2.2矿(化)体地质特征   目前主要发现了4条矿(化)体,其中Ⅰ、Ⅲ、Ⅳ号矿(化)体位于山顶,高程在500m左右,第三系沉积岩内,Ⅱ号矿(化)体位于花岗闪长岩内。   Ⅰ号矿(化)体位于矿区赛姆布山山顶南部。主要受F1断裂构造控制,围岩为泥岩、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及杂砂岩,靠近蚀变带的部位砂岩由于硅化和高温蚀变作用,石英颗粒次生增大,乳白色-浅灰色,粒经1-4mm。围岩蚀变特征以硅化和弱绿泥石化为主,少量的褐铁矿化。   Ⅱ号矿(化)体由于长期的流水冲蚀作用,在地表形成宽3米左右的冲沟。岩石蚀变以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为主,硅化表现为脉状石英充填裂隙内,石英脉产状与蚀变带产状相似,脉宽变化较大1-15cm。矿化以黄铁矿化为主,少量的黄铜矿化,黄铁矿化以侵染状、星点状分布于蚀变带内。矿石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硅化较强的石英脉型金矿,一种是绢云母化较强的蚀变岩型金矿。   Ⅲ、Ⅳ矿(化)体位于Ⅰ号矿(化)体的东西两侧,间距100多m,地表出露规模较小,总体走向235°,倾向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