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拯艮胭脂虫天然红色素的提取与检测.DOCVIP

程拯艮胭脂虫天然红色素的提取与检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程拯艮胭脂虫天然红色素的提取与检测

胭脂虫天然红色素的提取与检测 设计班级:生工基地101班 设计者:程拯艮 实验目的 1、掌握胭脂虫天然红色素提取方法的一般方法和操作。 2、能够利用此方法提取一定量的胭脂虫红色素。 实验意义 由于胭脂虫红色素来自于有生命的昆虫体,其原有的化学结构未被改变,根据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对人体有毒副作用,因此,FAO/WHO认为胭脂红酸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合理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FDA允许胭脂红酸用于食品同时也可用于医药品和化妆品。 但是胭脂虫红色素因来源非常有限,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且价格高昂。本试验有望使胭脂虫天然红色素在国内得到有效的制造和使用,缓解甚至解决产品资源紧缺的窘况。 实验原理 1、胭脂红酸的理化特性 胭脂虫红色素的主要成分是胭脂红酸,化学名:7一C—D-,tt喃型葡萄糖苷一3,5,6,8一四羟基一卜甲基一9,10一二氧一2一蒽醌甲酸[(7一c—D-glycopyrano—syl)一3。5。6,8-tetrahydroxy一1一methyl一9,10一dioxo一2一anthracenecarboxylic acid]。分子结构如图。 胭脂红酸属水溶性蒽醌类色素,深红色粉末,分子呈极性,由于分子内含有8个羟基和1个羧基,而羟基和羧基都有很强的亲水性,因此胭脂红酸极易溶于水,也较易溶于甲醇、甲酸、二甲基亚砜等极性溶剂;难溶于乙醚、氯仿、石油醚、甲苯、苯、油脂等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中;无明显的熔点和沸点,温度升高颜色加深;从水溶液中结晶的胭脂红酸在130℃时为亮红色晶体,250 胭脂红酸水溶液呈酸性,分子在水溶液中有解离平衡在超纯水系统中,用氢氧化钠滴定胭脂红酸,测得胭脂红酸的解离常数为pKa=5.55。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可见光吸收波长发生红移雎21,胭脂红酸水溶液颜色由橙色逐渐变为橙红色直至变为紫色。胭脂红酸水溶液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80 nm,可见吸收波长为494 nm。 H胭脂红酸因含多个羟基而有Borntr/iger反应:胭脂虫红色素粉末加入硫酸水溶液和乙醚中振摇,静止后稀硫酸溶液层为红色,醚层为橙红色;取醚层加入碱溶液后,醚层由橙红色变为无色,碱性溶液层由无色变为紫红色。 胭脂红酸对光稳定性较好,在室外阳光直射下,7 d保存率仍在50%以上;对温度也较为稳定,在4℃低温至100℃高温范围内稳定性较好,8 h保存率均超过95%。胭脂虫红色素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而还原剂可使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略有下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胭脂虫红色素有增色及护色作用;Fe”、Fe2+、Ca¨和 色素水溶液稳定性,引起颜色变化、生成沉淀,造成红色素损失;而其他金属离子对稳定性影响不明显。pH值增大至碱性范围会使稳定性降低,而在酸性pH值下保存率较高。 2、提取胭脂虫红色素的步骤流程为 胭脂虫 乙醇提取 放置 过滤 浓缩 甘油溶解 脱水 沉淀 离心 干燥 色素得到 2.1实验试剂和仪器 试剂材料 胭脂虫粉 蒸馏水 40%乙醇 乙酸 硅藻土助滤剂 甘油 80%甲醇 试验仪器 真空泵 抽滤机 高速离心机 烧杯 玻璃棒 试管 酒精灯 漏斗 分析天平 电热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称取约2g胭脂虫粉,并将之放入烧杯中,加入约10ml的蒸馏水,再加入10ml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并摇匀,放置在70℃下使其自由提取1h;取出烧杯,向提取液中加入30%的乙酸,调节其ph值为3.0,并冷却至室温,放置10h,然后加入0.5g硅藻土助滤剂,摇匀。将所得溶液在压力8.0~9.3kPa下进行抽滤,取出滤液。将滤液导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将其蒸干。加入2ml蒸馏水润湿干涸物,再加入10ml甘油,待沉淀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在压力2.7kPa,温度61 试验预期结果与分析 最终能该能得到红色的粉末,为胭脂虫红色素粉末。 假设一开始使用的胭脂虫粉质量为M,最后干燥后得到的红色粉末质量为m,则可计算产率W=×100% 注意事项 实验前注意实验仪器的干燥和洁净。 在提取时可适当摇动以提取更充分。 用酒精灯蒸干实验物时不要使杯中液体沸腾太过剧烈,待蒸干后要及时熄灭酒精灯,不得加热过久,以防止色素的分解。 参考文献 ⒈ 余启洪;吴巧玲 胭脂虫红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2008)-09-0059-03 ⒉ 张弘;郑华;郭元亨 胭脂虫红色素加工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大连工业大学学(2010106—0399-07 ⒊ 方晓春;汪财生;王忠华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胭脂红酸的研究 分析试验(2008)27(7):72—74. ⒋ 郭元亨;马李一;郑华等 高效液相色谱和分光光度法定量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