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讲义资料.ppt
1.3 调节肌肉张力[3] 脑干网状结构在中脑、桥脑和延髓网状结构的外侧部为易化区。另外在延髓网状结构的腹侧部发出抑制性网状脊髓束。脑干网状结构通过易化区和抑制区调节肌肉张力。 1.4 呼吸调节 调节呼吸的吸气中枢在延髓中、上段网状结构的腹内侧,呼气中枢在吸气中枢的背外侧(孤束核附近),此两部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交互抑制。 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机能 1.5 心血管反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通过心加速中枢(延髓上段网状结构背外侧)和心抑制中枢(位于心加速中枢的背内侧)调节心率、血压和血管收缩的机能。 1.6 呕吐中枢 位于延髓背外侧部,此部接受迷走神经、极后区及前庭神经的纤维,与壳核、桥脑泌涎核、延髓泌涎核、延髓呼吸中枢及脊髓运动神经元等均有密切联系,介以完成呕吐动作。 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机能 病变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2.1 意识障碍 维持意识清醒主要依靠觉醒反应和认知反应。觉醒状态主要由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来维持,因而脑干网状结构病变可丧失睡眠觉醒周期的反应,导致意识丧失。 2.2 幻觉 按幻觉的责任病灶可分为皮层感觉中枢性幻觉、颞叶性幻觉和脑干性幻觉3种。脑干性幻觉的概念是Lhermitte(1992)首先提出。中脑、桥脑被盖部病变导致梦幻状态的报告,以后Van Bogaert报告表现同样状态的梅毒性脑动脉炎剖检病例命名为脑脚幻觉症。其特征为:(1)以实体性、感觉性明显的动物、人物、情景等幻觉为主体,可伴有动作的幻觉;(2)多发生于黄昏时间;(3)对幻觉保有批判能力;(4)伴有睡眠周期异常,脑脚幻觉的责任病灶可为中脑、桥脑甚至延髓,病变位于脑干背侧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的广泛区域。 病变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2.3 眩晕 眩晕可分为旋转性眩晕(vertigo)、动摇性眩晕(dizziness)和振动幻觉(oscillopsia),脑干网状结构与小脑有纤维联系,与眼球运动相关,也与前庭系有间接联系,脑干网状结构所致眩晕的动摇性眩晕较旋转性眩晕多见。也可能出现视性眩晕(振动幻觉)。 病变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2.4 眼球运动障碍 桥脑旁正中网状结构为脑干侧视中枢,中脑网状结构内有脑干垂直眼球运动中枢,因而脑干网状结构病变时可出现各种眼球运动障碍,包括同向侧视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Foville征状群、Millard-Gubler症群、一个半征候群和Parinoud症候群等。 病变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2.5 循环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证实,延髓受压、缺血可引起急性神经源性高血压。其机制可能为:(1)调压反射障碍;(2)从丘脑下部到脑干的下行经路被激活或抑制;(3)由于缺血导致延髓交感神经系直接受刺激致心跳、血压波动,发生急骤血压增高。 病变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2.6 呼吸功能障碍 2.7 呃逆 呃逆为膈肌阵挛,认为是由于呼吸中枢附近机能异常所致,除胃等消化道及胸腔脏器的反射性因素外,下部脑干的血管病变常可出现,有时可合并软腭肌阵挛。 病变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脑干的重要反射 1. 眼外肌、头颈及躯干反射(见中脑说明) 2. 呼吸反射 3. 心血管调节反射 4. 咳嗽反射--孤束核 5. 呕吐反射--孤束核 6. 角膜反射 7. 疼痛刺激的散瞳反射 痛-脊髓丘脑束-顶盖-顶盖脊髓束-对侧上胸髓侧角细胞-交感神经颈上节-睫状神经-瞳孔散大 脑干损害定位的诊断 一、脑干病变的一般症状(固有功能) (一)意识障碍 昏迷--累及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或双侧大脑半球 睁眼昏迷--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脑干各部功能已恢复,皮质和脑干的功能表现分离现象,见于去大脑皮质状态 脑干损害定位的诊断 一、脑干病变的一般症状(固有功能) (二)延髓生命中枢损害时的呼吸循环衰竭 脑干损害定位的诊断 一、脑干病变的一般症状(固有功能) (三)瞳孔变化的定位诊断 部位 瞳孔大小 对光反射 损害的纤维 疾病 一侧丘脑下部损害 中度缩小(2-3 mm) 存在 眼交感神经 一侧中脑不全损害 显著扩大(7-10 mm) 消失 动眼神经核及其纤维 天幕裂孔疝 较广泛的中脑损害 散大(4-6 mm) 迟钝 动眼神经核及其纤维和眼交感纤维同时受损 乔脑被盖部损害 针尖样缩小(1mm) 存在 眼交感神经麻痹,而副交感神经未受损 脑桥出血 中脑脑桥合并损害 一般大小 消失 眼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均麻痹 一侧延髓外侧损害 缩小 存在 眼交感神经麻痹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脑干损害定位的诊断 一、脑干病变的一般症状(固有功能) (四)眼球位置和运动异常 两眼球分离,不能向一侧凝视--内侧纵束 眼球向健侧偏视--桥脑侧视中枢 仰视或俯视麻痹--四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