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神秘骆越族群.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讲神秘骆越族群

广西地方史十二讲 第二讲 神秘的骆越族群 人文社会科学部 孙剑伟 内容提纲 一、骆越族群概述 二、骆越文化的内涵 三、骆越之谜 一、骆越族群源流 1、历史文献中关于骆越的记载 《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篇》:“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高诱注:“越骆,国名。菌,竹笋。”; 《史记·南越尉佗传》“佗以兵力威边,财物赂闽越,西瓯、骆,役属焉”; 《史记·南越尉佗传》“瓯、骆相攻,南越动摇”; 《汉书》“元帝初年元年(公元48年),珠崖又反,诸县更叛,连年不断……(贾)捐之对曰:……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鼻饮。”;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粤”即“越”; 《后汉书·马援列传》:“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之。”; 《后汉书· 马援列传》:“援……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旧唐书·地理志》在邕州宣化县条下载:“驩水在县北,本牂牁河,俗称郁林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也。”宣化县即今南宁,骆越水应是今邕江及其上游右江; 《水经注·叶榆水》引《交州城外记》:‘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随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曰雒民’。 雒与骆通,因当地越人垦食雒田,而名骆越; (明)欧大任《百越先贤志》自序:“牂牁西下,邕雍绥建,故骆越地也。”对照《旧唐书·地理志》邕州条,驩水即牂牁河,也叫郁林江,亦即骆越水,又名温水。而顺这条河下的邕雍绥建各地都是骆越地。邕即邕州,已如前述,即南宁一带;绥即绥宁县,治所在今宾阳县黎塘镇安城村;都在郁江上游地区;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今邕州与思明府凭祥县接界入交趾海,皆骆越也。”。 2、当代人关于骆越文化的认识 (1)骆越的由来 骆越为中国百越族群的一支,壮侗语族先民族群的一种。也称“雒越 ”、“骆”、“雒”、“骆民”等几种称谓。最早称谓见于《汉书》:“元帝初年元年(公元48年),珠崖又反,诸县更叛,连年不断……(贾)捐之对曰:……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鼻饮。”汉代后,史籍再未有记载。一般认为骆越族源于商代的“路人”,因《逸周书?王会篇》有“路人大竹”句,该书的注释说“路音骆即骆越”。 (2)骆越的时代 主要为战国时期,延至东汉时期。 (3)骆越族群的分布范围 骆越主要分布在汉代的郁林、珠崖、交趾、九真等郡。汉代郁林郡在今广西南部,珠崖郡在今海南,交趾郡在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九真郡在今越南清化、义安地区。也即今天的广西和越南北部红河洲一带。以红水河为界,北部为西瓯分布区域,南部为骆越之地,玉林、茂名等地为西瓯骆越杂居之地。广西武鸣县马头镇元龙坡、安等秧发现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墓葬群,被认为是骆越方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墓中出土大量青铜兵器和青铜礼器,还有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说明骆越方国当时已进入青铜文明社会。 (4)骆越的考古发现 广西已发现骆越的墓地多处,出土许多具有骆越特色的青铜器,为研究骆越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资料。 (5)骆越的族裔 今天操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以及越南的岱族、侬族,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印度的阿洪人等20多个民族与骆越有渊源关系。他们大致分布在6个国家,人口近1亿。 二、骆越文化的内涵 1、青铜文化 早在商周时期,广西骆越人已开始掌握了较简单的青铜治铸技术,那坡县感驮岩遗址的商文化层中发现了铸造小铜器的石范,武鸣县马头乡元龙坡西周、春秋墓地除出土了一批可铸造斧、钺、镞、刀等石范外,还出土了不少富有地方色彩的小铜器。 元龙坡出土铜针 到了春秋至战国时期,广西的青铜器铸造已达到较高水平,宾阳韦坡、武鸣安等秧等战国墓出土的剑、钺、刮刀、柱形器等器物不仅制作精美,也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应是本地所铸造。(图为:右江出水的骆越青铜短剑) 青铜钺和青铜戈 1986年发掘武鸣马头元龙坡西周至春秋墓群和安等秧战国墓群,广西西部地区的青铜文化逐渐显露出来。韦仁义在总结武鸣马头这两群先秦墓时,已把它们定为骆越人的墓地。他认为,马头先秦墓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墓穴排列整齐、集中而有序,说明是一处受着一种观念制约的公共墓地; 2,墓室方向绝大多数东西向,在436座墓中有322座为东西向,占总墓数的74%,而且绝大多数头向东,南北向的墓很少,即使是南北向的墓也偏向东,表现了强烈的方向意识; 3,墓葬形制都是狭长小型竖穴土坑,墓坑宽度极少超过90厘米的,一般在60~70厘米之间,长宽之比往往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