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时代与人类学文化批评的理论归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微时代”与人类学文化批评的理论归趋
吴震东
[提要]以“微时代”为核心的人类学文化批评ꎬ重塑了新的叙事类型和理论话语ꎬ既再现了由于“微时代”媒介
动力所产生的亚文化群体、阶层关系的再生产以及特定权利结构的封闭循环ꎬ也回应了图像转型背景下民族志
文化表述之“语图互文”机制的发生逻辑ꎮ “微时代”媒介技术的播散和渗透ꎬ同时也预设了一种“后人类”的转
型过渡ꎻ在此过程中ꎬ人类学作为探究“人”的规定性本质与关怀人类生存境况的学科ꎬ其文化批评的功能性不
应仅囿于为时代秩序、社会群体的成形提供知识性的参照ꎬ更在于去实现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反思性导引ꎮ
[关键词]微时代ꎻ人类学ꎻ文化批评ꎻ民族志ꎻ后人类
中图分类号:I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8)07—0171—08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艺术学)一等资助(2018M630874)、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
费专项资金资助(CSY18047)阶段性成果ꎮ
作者简介:吴震东ꎬ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ꎬ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ꎬ研究方向:文艺理
论ꎮ 湖北 武汉 430074
一个时代的诞生不仅预示着技术的革命ꎬ更 大批人类学家对技术、媒介展开了相应的研究ꎮ
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ꎮ “微时代”的来临表征着 如丹尼尔 米勒(Daniel Miller)研究消费文化ꎬ[2]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新的媒介 在特立尼达岛进行田野调查ꎬ并完成了«facebook
[3]
传播方式已融入大众生活ꎮ “社会生活在‘微动 的呼唤»ꎬ 在之后还对牙买加低收入人群的手机
[4]
力’的渗透下ꎬ不仅使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有了不同 使用情况进行了民族志的研究ꎮ 这些相关性的
于以往的路径ꎬ也建构了一个新的知识视域和社 人类学研究昭示出了“时代性”与“媒介性”相交
[1] 织的地方化知识情景和人文范型ꎮ 而“微时代”的
会群体ꎮ” 由此而孳生的“微文化”成为当下文化
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ꎮ 人类学作为研究具 来临也同样缔造了新的文化经验及其生活模式ꎮ
有“异质性”文化形态及其特定知识生产人群的学 以微端“自媒体”方式而生产成形的“微文
科ꎬ那么“微文化”透过其“人类学镜片”将呈现出 化”不仅表征着人类历史沉淀的类本质对象化ꎬ同
怎样的文化特质? 在充斥着媒体图像的“微时 样也预设着人类学意义上生活秩序的重构ꎮ 人们
代”ꎬ我们如何界定人类学文化批评的独特功能ꎬ 在物理空间上的距离感被弱化ꎬ以往在空间距离
人文社会科学的“表述危机”(crisis of representa ̄ 上所消耗的时间成本被“微动力”压缩ꎬ这使得人
tion)能否在“微时代”重拾一种新的范式权威? 在 们对于时间和空间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感知ꎮ 曾经
既不依赖于基础主义ꎬ又不归附于反基础主义的 以自然时间所设立的生活秩序及其观念意识得以
前提下ꎬ这是否预示着一种向“后人类”的过渡性 被重构ꎮ “微时代”对空间进行“赛博式”(cyber ̄
质ꎬ并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物”的关系ꎮ ize)的模拟和压缩ꎬ不仅打破了以往人际交往的数
量和方式ꎬ并使得人际交往有了一触即得的“想象
一、人类学镜片:“微时代”文化的“部落”与
力”ꎮ 在此过程中ꎬ它也赋予了一种新的可能性ꎬ
“社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