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lw
前 言
我国农村是一个天地广阔的领域,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实践证明,中国长期的革命战争,实际上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所进行的革命战争。我国的革命和建设每前进一步,每取得一次胜利,都与广大农民有天然的联系,都浸透着农民的汗水,铭刻着农民的丰功伟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便不了解中国和中国革命。既然农民问题如此突出和重要,那么,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理所当然的要把艺术的触角伸入到农村这一广阔的领域,一向苦战奋斗的农民当之无愧的成为文艺作品描写的主人公。
五四时期的一些作家们,对反映农村生活、描绘农民形象,起了很好的发端和启迪作用。在我国现代文学创作的长河里,逐渐形成了反映农村生活、关注农民、描绘农民形象的优良传统。为这一优良传统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便是鲁迅。
鲁迅在前期的文学活动中,创作的《故乡》、《阿Q正传》、《社戏》、《祝福》等反映旧中国农村生活的小说,以及他在小说中成功塑造的闰土、阿Q、祥林嫂等农民形象,体现了五四时期描写农村生活、刻画农民形象的最高成就,这一高于当时其他作家作品的卓越成就,是鲁迅对旧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细致考察、艰苦探求的结晶。
鲁迅对于农民的了解是深刻的,对农民的命运是极为关心的。他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中,深深感到农民问题的重要。“他当时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提出了如何启发农民的革命性和民主主义的觉悟这样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他经过对农民问题、农民革命力量的艰辛探索,发现了农民必须改变他们被剥削、受奴役的悲惨生活地位和他们封建保守、愚昧落后,并缺乏民主主义革命觉悟两者之间的矛盾,而又找不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正确途径。他既深切的沉痛农民的悲惨遭遇,又对农民缺乏觉悟、缺乏斗争感到很大的愤懑”。(《鲁迅研究论文集》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1年12月第一版 第129页)这是他高于当时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处,他不仅指出了农民的弱点,而且发现并热情赞扬了农民的美好品质和希望改革的要求。鲁迅从当时农民的社会生活地位和精神状态的事迹情况出发,极其强烈、鲜明地宣示:只有对封建制度进行顽强的、毫不妥协的斗争,才能改变被摧残、受奴役的生活地位,得到真正的解放。可以说,“鲁迅笔下的农民,大多不是在非人的痛苦生活面前,屈服于黑暗势力,甚至是悲观失望,尽管他们的生活痛苦,遭遇悲惨,但他们都表现了我国农民特有的坚韧的性格,他们都为了起码的生活权利和生存地位,付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艰辛地挣扎着,奋力的苦斗着。”(《鲁迅研究论文集》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1年12月第一版 第130页)
任宰羔羊
鲁迅作品中的农民形象有一种恰似“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们被封建制度奴化的驯顺安良,显得愚昧麻木,毫无反抗意识。然而他们并非生来如此,只是在长成生存的岁月里难逃被奴役被压榨的命运。吃苦耐劳、坚忍自制的精神品行没有助其赢得幸福安逸生活,反而顺遂迎合了剥削者和统治阶级,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终究成了悲剧的群体。
闰土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他少年时给作者以美好的记忆,简直是一幅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期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鲁迅 鲁迅经典全集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第56页), 那时的闰土曾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毡帽”、敢于月夜刺猹的天真可爱,活泼健美、聪明勇敢的小英雄,由于“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重压,中年闰土被折磨成脸上有“很深的皱纹”、戴着“一顶破毡帽”、开裂的手“像是松树皮”的木偶人了。闰土肖像的巨大变化,不仅反映出农民被剥削、被摧残的痛苦生活,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农民精神上的被摧残、被剥削的痛苦生活,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农民精神上的被摧残、灵魂上的被毒害。可怕的巨大变化还不仅是在外形上,而且他内心的变化,坎坷的生活磨难给他造成的严重精神创伤,这就是他对命运的顺从,对生活的失望,精神的麻木。中年闰土和“我”相见时,已不是少年闰土与“我”的那样情真意切、亲密无间了,“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闰土见到童年时候的朋友,自然欢喜、激动,但自己穷困潦倒,生活艰辛,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由于森严的等级制度作怪,他虽然有许多情溢肺腑的话,却也不能倾吐,只是“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鲁迅把闰土在特定情景下的矛盾神情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绘的惟妙惟肖,控诉了封建精神枷锁对劳动人民灵魂的腐蚀和摧残。
闰土的言语,寥寥数语,仅有七句话。闰土简单而又断断续续的话语,已非昔日的“滔滔不绝”。这是作者特意精心安排之处,以短语和省略号的形式来表现闰土言语的内涵。闰土的内心世界已有微妙的变化:“欢喜———凄凉———恭敬”。因少年好友久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