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在广州”:牌提升与政府支持
“食在广州”:品牌提升与政府支持-经济
“食在广州”:品牌提升与政府支持
文/唐贤衡
【摘要】“食在广州”的声名远播显示了广州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与舌根记忆。羊城头顶“食在广州”的美誉光环却在争取“美食之都”的旅途中屡遭重创,面临品牌宣传意识薄弱、政府扶持不力和品牌发展“公地悲剧”等困境。“食在广州”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需要政府正确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战略、提高服务效率、树立营销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和产业扶持力度。
关键词 食在广州;话语渊源;发展困境;政府支持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系统哲学社科规划2014~2015 年度课题“‘食在广州’品牌提升与政府支持研究”(15GL08) 阶段成果。致谢广州大学陈潭教授领衔的“提升‘食在广州’品牌影响力研究”(13Z03) 课题组成员李志红、林方、胡项连等持续性的学术研究。
【作者简介】唐贤衡,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品牌管理等。
民以食为天,这对于已名声在外的“食在广州”来说,“舌尖上的广州”就有着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广州素有“美食圣地”之称,海内外各色美食聚于此,风味特色各异,不仅囊括了川菜、湘菜、鲁菜、闽菜等八大菜系,还使得日本、法国、印度等异域美食纷至沓来,可谓“众星拱粤”“百家争鸣”。2010年,广州被中国烹饪协会和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评为“食在广州·中华美食之都”和“国际美食之都”。但在含金量更高的评比中,在2009年4月由美国著名杂志《福布斯》选出的“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美食城市”中,遗憾落败于北京和上海;在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批准全球21个创意城市中,中国成都挑战广州成功,一举问鼎“美食之都”1光荣称号;2014年12月,顺德继成都之后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美食之都”称号,这让一向以“食在广州”而自豪的广州深陷尴尬和失落的境地。“食在广州”是文化复兴、经济发展和政治名誉的正催化剂,探究“食在广州”品牌提升之路已迫在眉睫。
一、“食在广州”话语渊源及解构
位于南海边上的广州,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历史传承、社会文化等形成“食在广州”的话语渊源和独特意境。岭南自然资源所呈现的山区地带、海域地带等不同地理空间特征丰富了“食在广州”的饮食资源,这里奇花异果遍野、珍禽野味满山、瓜果菜蔬常青、海鲜水产生猛、家畜家禽满栏。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赋予广州“花山果海”的世界,这里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飞禽走兽、鱼虾贝蟹栖息于此、繁衍于此,为“食在广州”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种食材。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地理优势,发达的交通脉络、繁荣的商贸交易则为广州饮食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流基础。兼容、多元、开放、流动、时尚的“广府文化”特性能吸取饮食百家之长,为“食在广州”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食在广州”其中的“食”,极具现代饮食科学与岭南饮食文化融合意蕴。名菜、名点、名食不胜枚举,饮茶、喝汤更是广州一大特色,也成为当地一种独特的文化。作为粤菜代表的广州菜取料广泛,品种繁多,烹调方法多样而完善;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白灼虾、清蒸海鲜、烧乳猪、八宝冬瓜盅、红烧乳鸽、脆皮烧鹅等经典粤菜让人回味无穷。而“无鸡不成宴”的饮食风俗更是让“老广”们对吃鸡情有独钟,“文昌鸡”“清平鸡”“迎香脆皮鸡”等让食者“无鸡不欢”。广东美点之多,名冠全国。皮有4大类23种,馅有3大类46种,各种花式美点不下二三千种。风味小吃花样百出、各具特色、制作考究、外观雅致。地道的广州云吞面因面条和云吞皮经大竹竿压制而成特别受人欢迎;粥是另一种极具广州地域特色的美食,以艇仔粥、及第粥等名气更甚。此外,那爽滑的布拉肠、别具口味的萝卜牛杂、风味甜香软滑的双皮奶、口感绵密柔和的凤凰炒奶糊,还有那各具特色的点心小食如虾饺、粉果、蜂巢香芋角、干蒸烧卖、家乡咸水角、鸡仔饼等让人回味无穷。
“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早茶绝对是广州饮食文化中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广州茶市是朋友相会、家人团聚的重要场合,是日常休闲的重要方式;是市民一份早报,“‘一盅两件’叹世界”的最佳去处。广东茶楼的前生当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的二厘馆,茶楼一日三市,供茶卖点,尤以早茶为盛。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常见的发酵茶、菊普茶或取其暖胃去腻,或取其清凉祛火。红茶色深红,汤浓稠,味苦涩,与广东早茶中味道浓郁的各色茶点恰是绝配。茶点分为干湿两种,干点做得最为精致,卖相甚佳,主要有粉果、包子、酥点、饺子等;湿点则有豆腐花、粥类、龟苓膏、肉类等。
“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