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捕蛇者说学案 语文版.docVIP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捕蛇者说学案 语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捕蛇者说学案 语文版

PAGE PAGE 6 《捕蛇者说》学案 柳宗元因王叔文关系,被贬为永州作司马。在永州近十年,写了不少文章。我们过去曾读过的《小石潭记》就是 当时写的《永州八记》之一。今天学的《捕蛇者说》一文也是那一时期所写的。 柳宗元受到排挤,贬居永州,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困苦的生活经历和黑暗的社会现状,加深了他对现实的认识,使他对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这篇《捕蛇者说》就是通过记述一个捕蛇者的悲惨生活,突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中心思想。 关于“说” “说”是一种文体,主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本文是通过记事来说理,即通过对“捕蛇者”蒋氏的遭遇的述说说明“赋敛之毒”这个中心。 本文以记叙为主,结合适当议论、抒情。开头由蛇毒写到捕蛇,引出捕蛇者,然后详记捕蛇者的话,最后推出结论,提出题意。文章前两部分是记叙,后一部分的议论则是前面记叙的必然归结。 学习本文,默读课文的全部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再默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概貌。   思考 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 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 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具体的描述。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写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利”与“害”关系,跌宕有致。 3、作者是怎样描写蒋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 文章通过对“捕蛇”、“赋敛”之间“利”与“害”的一系列对比,说明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作者是怎样写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①六十年的变迁              ┏非死则徙尔   “乡邻”与“蒋氏”之比┫              ┗以捕蛇独存   ②悍吏来乡逼税              ┏哗然而骇   “乡邻”与“蒋氏”之比┫              ┗弛然而卧   ③平时的生活              ┏旦旦有是哉   “乡邻”与“蒋氏”之比┫              ┗其余,则熙熙而乐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看看下面哪个句子是本文的主题。   苛政猛于虎也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是本文的主题,即作者的观点。   “苛政猛于虎也”是作者用来论证论点的一个论据,虽说与本文中心意思有关,但结合课文内容来看,它不是本文的主题。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本文的写作意图,不是论点,也不是主题。    深入探求:   1、《捕蛇者说》一文引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作结,说明柳宗元和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上有何相通或相悖之处?   说明他们“反暴政”的思想是相通的,柳宗元揭露暴政的毒害更深刻。   2、《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柳宗元不仅对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深表同情,而且希望能促成“暴政”有所改革。   积累:   关于下列句中的“是”字的用法。   吾祖死于是        (代词,代捕蛇这件事)   吾尝疑乎是        (代词,代“苛政猛于虎”这句话)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指示代词,这种)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指示代词,这个,代“永州之野”)   关于下列语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太医以王命聚之      (代蛇)   问之           (代蒋氏)   言之           (代情况)   余悲之          (代他的境遇)   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蒋氏自己)   谨食之          (代蛇) 《捕蛇者说》测试 1.选出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视其缶(fǒu)   曩(nǎng)      殚(dān)其地之出   B.弛(chí)然    顿踣(bó)      生日蹙(cù)   C.啮(niè)人    挛腕(luán wǎn)   瘘(lòu)   D.隳(huí)突    恂(xún)恂而起   而骇(hài)者 2.“永州之野产异蛇”中用“异”,不用“毒”,理解正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