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真正的书法家,从来不是一种职业|走寻.docxVIP

茅盾:真正的书法家,从来不是一种职业|走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茅盾:真正的书法家,从来不是一种职业|走寻

茅盾:真正的书法家,从来不是一种职业|走寻 去年,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拍出万元的天价,因著作权纠纷,在文学界、知识产权界、拍卖界至今还在产生着极大关注和话题。 ▲ 被拍出了万元的茅盾手稿局部 一时间,大众惊异于原来作家的手稿这么值钱!众所周知的西子湖畔上,“曲院风荷”景点四字正是由茅盾题写。 ▲ 茅盾 现在正值初秋,各大院校刚开学不久,茅盾也是在1913年的这个时候走进北大。正是当时报考北大的一件小事,成就了他和书法的不解之缘。 ▲ 1919年在上海半淞园 当时,他报考了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发挥不错的少年茅盾,满心欢喜地回家等捷报,想不到发榜时竟没有沈德鸿的名字,茅盾失望至极! ▲ 1922年商务印书馆时期的茅盾 之后,一直为落榜而懊悔不已的矛盾,却意外地收到了北大寄来的入学通知,有趣的是通知书上写的是沈德鸣三个字。 茅盾报到时一查,发现自己在填报名单时,书写潦草,把“鸿”字写得像个“鸣”字了。 ▲ 茅盾给巴金的信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就像网上流行的笑话一样,明明是“楚中天”的名字,却被念作了“林蛋大”!这件事放一般人身上,也就当做有惊无险的一件平常事。 可到了要强的茅盾这里,他觉得是端正自己对书法态度的机会,自此以后,他写字一笔一划,端端正正,从不草率,直至80多岁高龄,写回忆录,还用毛笔正楷书写,字迹清楚俊秀。 ▲ 茅盾行书西江月 杜甫曾说过“书贵瘦硬方通神”,在文人书法中的“瘦硬”者,茅盾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 茅盾一生勤于著述,始终保持着使用毛笔书写的习惯 ,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中书房,毛笔、砚台都是他的案头常物。但直到晚年,家人才为其选一些较好的宣纸和湖笔。 ▲ 茅盾书法 茅盾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如同碑派陆维钊先生在最负盛名时,一再惋惜地自评:“想不到最后落得个书画家的下场。” 这其实代表了他们那一代文人整体的价值观:年轻的时候要多做学问,写字应该是业余的,但写字好这是最基本的。 ▲ 茅盾在文学研究会成立时的照片 不仅陆维钊,朱熹、马一浮也是一样,说他书法家,会气死他们的。其实,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职业书法家,书法和文学是并行其道的两架马车。就像陆维钊所说,如果一开始就要我当书法家,这个就很小很小了,末流了! 反观当下,很多书法家其实并非书法家,做作得要死。却把书法当做牟利的噱头来充当书法家,羞于被称为书法家的茅盾,和当代以书法家自居的江湖人士,他们的境界实乃天渊之别! ▲ 茅盾书法 茅盾写字是为实用,并不当作是艺术创作,对笔墨纸砚不考究。谈及自己书法,他曾说“不成什么体,瘦金看过,未学,少年时曾临董美人碑,后来乱写。” 甚至说自己“写字如腾云,殊可笑也。” ▲ 茅盾《动摇》手稿第76页 但其实作为笔耕不辍的大文学家,茅盾的手迹,历经劫难而保存下来的,大约300余万字。 茅盾贯穿其间的书写行为具有“三高”的特点:高度自觉、高端品位、高产海量。 ▲ 老年茅盾 作为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的茅盾,在“文革”岁月中,茅盾在1970年已是75岁的高龄,仍一直关切孙辈的学习和生活,可是正值“文革”,孙辈失学。茅盾便亲自上阵,自编教材并亲自讲授并执笔教孙辈写字。 茅盾在暮年还能手执毛笔编写这么一本宏大的教本,着实令人感叹不已!茅盾坚持的这种“文革地下教育”,就都是维系中国文化命脉的行为。 ▲ 茅盾《子夜》手稿,最初以《夕阳》为名 之所以如此重视文化教育和书法的传承,缘于茅盾堪称华丽的书法学习之路。 在北大学习时,曾受到沈尹默、沈坚士等人的直接影响,他的书法在颜柳楷书的临习方面下过不少功夫,对书法史上的行草法帖也多有借鉴。 即使是茅盾早年在故乡学习留下的作文本,有人认为其字其文水平高,13岁的茅盾书法“写出了相当于现在省级书协会员的水平:“章法严谨,笔法稳重,浓淡适宜,在灵动的结体中显现着宋唐书风,从圆润的笔划转折中,体现出颜筋柳骨。” ▲ 行楷古诗词注释手迹 局部 而他中学时的篆刻老师邓石如,正是江南书法、篆刻大家。茅盾于中学时自刻的印章习作,却也水平颇高,皆被茅盾故乡纪念馆视为一级文物珍藏。 谈及现代文人书法时,茅盾书法是一座无法回避的高峰。在书法界及公众舆论中,向来有人诟病文人书法,特别是当代作家书法的“功底”不足,且看茅盾书法,却功底十足,独具风姿,文学和书法同辉,文化名人的巨大效应和功底非凡的书法手迹,令人叹为观止。 ▲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茅盾亲笔书信 “文革”结束后,茅盾与许多老友开始书信往来,朋友中也有不少人向茅盾求取“墨宝”,茅盾总是有求必应,一面谦虚,自称“字殊拙劣”,一面开始讲究书法形式,于是,求字的人愈来愈多。 其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